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随想两则

作者:天涯若比邻47350 | 时间:2022-5-22 11:41:14 | 阅读:636|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我多次注意并观察了一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也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一些的人,在嗑瓜子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把那手中的还是茶盘里面的瓜子嗑得光光的了之后,才会歇息下来不再去想嗑瓜子的事了。

         我本人和其他人一样,大多数时候,嗑瓜子时心里面总是想:我就嗑这一颗,嗑了这一颗后就不嗑了!

         然而,恰恰是这个时候的手的动作和心想中的想法却十分不协调,每一次心里面总是对说就只再嗑一颗了,可手自然和不自然地却继续地依然是忍不住伸到盘子里面去拿那瓜子,直到盘中空空如也之后才真正的歇息下来。

        我时不时地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和窥视,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和其他一些人产生这样的行为,以及这样的心理现象呢?人又为什么有这样的心理行为呢?

        由于自己的才疏学浅,确也是使自己不得而知。于是,我查阅了一下资料后,这才让我明白了一些原因。

        行为学家说吃瓜子停不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脑的奖励机制。人做事情需要得到反馈,反馈周期越长感觉越困难,嗑瓜子行为简单,短时间内可得到多次反馈,便让人一嗑就停不下来。嗑瓜子时,机体完成剥瓜子这一简单任务,便能获得瓜子仁,并在获取美味的过程中实现了大脑奖励机制。机体作出某一决策后,被证实是正确的,并产生了好的结果,大脑会向负责决策的区域发送奖励信号。奖励信号能增加脑部神经元突触多巴胺的浓度,从而使身体和精神产生愉悦兴奋的感觉,这个过程循环刺激大脑,又会使脑内的奖励机制敏感度变低,需要不断提高刺激强度,就出现了一嗑瓜子就停不下来的现象。

         从嗑瓜子的心理和行为中,我忽然之间又联想到,其实,在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中,有一些行为和习惯与嗑瓜子时的心理和行为是一样的。

        譬如在做了一件错事后,虽然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做错了事,而且也不应该做错事,但是心中却有另外一个声音对自己说:下一次注意,下一次自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可是然而,很多时候却依然重蹈覆辙,犯同样的错,甚至还是非常低级的错。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一个人为了原谅自己,开脱自己的过失,总是去寻找有利于对自己的借口,从而能够达到自己原谅自己的目的。

        又比如有的人遇到事情时怀着嗑瓜子的心理,老实在心里面暗示自己还有的是时间,这件事不需要马上去做。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明朝钱福告诫人们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吧?!

                           (二)

        我觉得有时候对于未来和希望,应该就像挤牙膏的心态和方式。时间是一点一点挤出来的,只要你肯挤,一定就会有。做事情,只要你努力和坚持不懈,就会有希望和结果。

       人们对未来和希望总是充满想象,正是这种对于未来和希望充满着想象,才引导人们不断的去探索和努力,去为之而付出辛劳与智慧,以实现自己的美丽梦想和幸福的目标。当然,有的人甚至为此铤而走险。

       我想,如果一个人对于未来和希望的实现所进行的努力与追求,是否就应该就像挤牙膏一样:开始是对抱定的目标觉得是丰满的,只要轻轻的一压,就可以看得到努力后得到的效果。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失和推移,尽管自己付出的努力就越来越大,可效果就大不如前一阶段了。越往后,尽管付出的努力较之于先前要大许多,可收到的效果却越来越小许多。

        但是和然而,这时候是不是就需要我们去寻找更好的方法和措施,更加的坚定自己信念呢?我想答案应该是!

        挤牙膏是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和习惯,同样也是一种工作上的方法。做事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先易后难。如果一开始就去做难的事,那么就极有可能在开始就觉得举步维艰,既影响进度又影响整体推进的速度和进程。

       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许多事情 ,就像使用牙膏一样,越往后面走,就会遇到较之于开始的时候不一样的问题而显得不顺利。当计划进行到关键或最后时刻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比刚开始时的困难要大一些,这时候就需要像自己坚定信心,绝不气馁。一如一支牙膏用到最后那样,当然不能够用开始的部分去挤用,而要从底部由下而上逐步挤压的方式才能够实现目的。

       生活和工作进行与开展时,要像挤牙膏一样随着实际变换方式,比如从调整和改变思路与方法,亦或是回顾一下从开始到眼前的整个过程中方法是否得当,措施是否得力,目标是不是建立在恰当的点位上等等。如果与计划与实际有出入,就不能够固执地一成不变地仍然采用过去的方法,沿袭过去的思路了。

       在我的理解中,“钉子”精神是对干一件事时锲而不舍的钻劲。而“挤牙膏”的方式是不是可以说是对目标和希望的一种追求的好方法呢?

         我想,也许是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天涯若比邻47350

主题 13
帖子 13
积分 50
余耳顺之人,闲赋在家。自幼喜爱文学,苦心中无墨。昔日虽亦有作品于报刊杂志,拙羞于人。然厚颜继之,顽性不改!细思,此爱好尚可修身养性,遂顺性情使然。
阅读作者更多精彩帖子

热门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