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非遗之美,传承之魂

作者:龙年行大运 | 时间:2024-2-16 11:55:13 | 阅读:7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年行大运 于 2024-2-16 22:12 编辑

四川文明网 2月16日讯(通讯员 董文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最宝贵的共同财富。它承载着人类的智慧,记录着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农业大学学生融媒体中心组织成立了“古韵新传:青年借力新媒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古韵新传”社会实践团队)。自1月起,“古韵新传”社会实践团员陆续返回家乡进行实地调研,借助新媒体平台来宣传本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延续献出微薄之力。
剪纸之美,惊艳时光        
中国剪纸是一门展现极致工艺与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艺术,通过精细的裁剪和生动的图案,传递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寓意。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
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中断过。它充实于各种民俗活动中,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古韵新传”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袁凤舞同学在了解到家乡特色剪纸之后,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遍遍的翻阅书籍、一次次的实地调研之后,袁凤舞同学看到了剪纸艺术悠久的历史,感悟到了剪纸艺术深远的魅力。为宣传保护剪纸艺术,她拿起了自己最擅长的画笔,以自己最擅长的绘画方式描绘出了心中的剪纸艺术。她笔下的花蝶,不仅仅是一只蝴蝶,更是一只由精美剪纸艺术加工而成的蝴蝶,以画笔绘剪纸,生动形象。
WPS图片(3).jpeg
图为花蝶插画  四川农业大学“古韵新传”实践团 袁凤舞同学供图
川剧变脸,瞬息万变
川剧的悲剧极有特色,喜剧独树一帜,凡是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变脸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诞狰狞的面相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不可名状之律动,对人物内心非常独特的表现手法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为了近距离感受川剧的魅力和川剧变脸的神秘,“古韵新传”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庄娓然特地前往梅花剧社观看川剧表演。在观看过程中,川剧独特的表演风格,神奇的表演特技让庄娓然深刻的感受到了川剧的魅力,加深了对川剧的理解。
川剧变脸的主要手法包括抹暴眼、吹粉、扯脸等。抹暴眼是演员用手指抹上预存于眉头或鬓的墨青,一抹即变,展现出角色的愤怒或惊恐等情绪。吹粉则是通过演员吹起色粉来改变脸色,常用于表现角色的羞愧或悲痛等情感。扯脸则是将预先绘制好的脸谱一张张贴在脸上,通过快速撕扯来变换脸谱,展现出角色的多重性格和身份。
川剧变脸的表演需要配合剧情和角色的需要,通过不同的脸谱和表情来展示角色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变化。演员需要在瞬间完成变脸的表演,需要精湛的技巧和准确的节奏感。同时,川剧变脸还需要与其他表演元素相结合,如唱腔、舞蹈、动作等,共同营造出完美的舞台效果。
WPS图片(4).jpeg
图为川剧变脸 “古韵新传”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庄娓然摄
WPS图片(5).jpeg
图为脸谱 “古韵新传”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魏诗琦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新时代青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古韵新传”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寒假时间加深对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发布文章、拍摄照片、创作IP等方式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你在我在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热门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