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川农学子赴凉山州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作者:寥寥 | 时间:2019-8-15 18:50:16 | 阅读:1573| 显示全部楼层
2019年7月,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易”燃青年调研队来了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区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规模较大的喜德县,开展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的调研,以期为实现集中安置型农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精准脱贫目标、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发展发挥专业技能,提供政策建议。
团队始终以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调研的主线,围绕喜德县迁入地安置点规划建设、迁出地的拆旧复垦与生态保持、搬迁时的文化路径、搬迁后的治理与产业发展途径展开调研活动,并以此评估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成效。
安置点的合理选址与规划建设
7月13日,团队抵达喜德县城后,便前往喜德县发改局与国土局了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相关情况,在工作人员的日木机的讲解与相关资料了解下(喜德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库及遥感影像资料),对安置点的地形以及环境承载力做了一个大致分析,例如甘哈觉莫村安置点新增建设所占地块(耕地)的坡度为2°-6°,占用耕地地块坡度相对平缓,这已满足《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搬迁项目安置区(迁入区)的环境要求。
为了更真实地探察民情、获取信息,团队成员在做出大致分析后便来到了喜德县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甘哈觉莫村调研该安置点修建进程。
自县城至甘哈觉莫村这一路走来只用了25分钟,入目之处皆为宽阔的水泥路面,可见甘哈觉莫村靠近县城,出行十分便利。
项目经理李文鹏向团队成员介绍甘哈觉莫村安置点修建进程,说道:“现如今,一期安置房的主体已经完成,我们的工人师傅正忙着进行室内施工和外墙装饰,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工,实现入住。而我们建设的住房有三种户型,分别是75㎡、100㎡和125㎡。按照贫困人口25㎡/人的标准,三人户入住75㎡的新房,四人户入住100㎡的新房,五人户及其以上入住125㎡的新房。住房设计十分人性化,内墙全部粉白,并且安装有节能灯、门、推拉窗、灶台和洁具,只要贫困户搬张床进来,即可入住。”
而跟随团队成员来到安置点的阿来吾来莫(搬迁贫困户)看到新居,表示出对新房子的满意与欣喜,恨不得立刻就搬进新房。
文化为灵魂,铸就乡风文明
喜德县以彝族聚居为主,在安置点外墙处处可见彝族传统的黄、红、黑色装饰,这彝族宇宙观的体现;外墙还绘制了彝族传统的图案纹饰—羊角纹饰,寓意着祈福辟邪,财源不断,繁荣昌盛。此外,甘哈觉莫移民安置点还修建了具有浓郁彝族特色的火炬广场,尊重并保护了民族特色,为彝族人民载歌载舞提供场地。
治理有效,迈向安居乐业
甘哈觉莫移民安置点治理有效,其一二期总共有57栋住宅楼和7栋附属用房。的日木机介绍道:“安置点内有三条主道,两横一纵,且一楼均为商铺。还有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火炬广场等配套设施,功能齐全,相当于一个综合性社区。一楼商铺用于发展商服业;并组织技能培训,鼓励对口劳务输出;设置聚居点公益岗位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这些政策措施只为实现搬得出、能致富,让贫困户无后顾之忧。”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仍存问题
调研完安置点后,团队成员跟随阿来吾来莫步行2个小时来到她的老房子,海拔高度约2600米,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处处皆是摇摇欲坠的土胚房,可见原迁出地生活条件的恶劣。
但据队员对该村的20户村民的调研:贫困地区整体环境相对脆弱,贫困群体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自身缺乏其他谋生技能,短期、临时的技能培训使其难以掌握一技之长,大部分贫困户不肯放弃能够保障其基本生活的耕地,亦不愿拆除其宅基地。
团队成员了解贫困户的想法与问题后,将其整理成册,经过分析、讨论,最终得出发展方案,将其转交给工作人员的日木机,以期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实施提供建议,减少阻力,让喜德县困难群众搬出希望,搬出幸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