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扶贫路上--你我相伴

2018-8-14 14:20 1976人围观 文学作品

教室里,她给学生们讲起了她在村里所有的事,这些都是他们没有接触到的,包括那个年代、那些人和他们做的事,当然还有那些叫“信仰”和“精神”的东西,很多很多,稚嫩的脸庞都认真的聆听着,双手端方在桌上,时不时 ...

前言: 此章缘于梦境中的出现,在初章《陪伴》的延伸开来后,通过老人孤独和情感的诉求,体现出老一辈默默奉献的优良精神,感悟颇深。笔者用自己在扶贫公益和所见所闻中的点滴,仅以此章的展开,去更多的刻画各个年代的奋进者背后的故事以及新时代扶贫攻坚战线上新生力量认知、认同、成长经历及无私耕耘的缩影,与己予以共勉同时聚力新征程,讴歌新时代社会主义开拓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篇章。

  

随着一只印迹斑斑的木桶视角,我们进入了这个不能再普通的乡村的一天。

【序】

清晨,随着远处渐起的朝霞,校区外放养的公鸡开始了它的初啼,一双手生疏吃力地从老井中拽拉着陈旧的木桶,随之将一片绿叶轻放在水面上荡扬出一圈圈水纹,渐远模糊的背影斜提着木桶走在乡道上。

木桶被托举到破旧却很干净的水缸旁,随着井水缓缓倒进水缸,旁边破旧的小木桌上是那片绿叶,看似那么不般配,但随着阳光的映衬,却似和谐。

“我怕老去,因为老去...老去就会忘记,忘记那熟悉的声音,忘记那些渐已熟悉的脸庞,忘记自己……这段苍老的声音渐渐打开了整个篇章的序幕。

【半疯老太】

老太太睁开了双眼,环视着破旧却干净的小房间,从躺着的破旧沙发上缓缓掀开一床泛黄的军用被,走到角落的镜子旁捋着花白的头发,镜子的映射中笑容从嘴角洋溢到满是皱纹的眼角。

木桌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老太太拉开桌下的小方凳坐了上去,拿起桌旁边浸泡在军用口盅水里的不锈钢叉子,慢慢的开始了她的早餐,感觉桌上的不是一碗鸡蛋面条,从老太的动作中仿佛是吃着高档的西餐,那姿势、那动作是那么有条不絮,显示着高雅和非凡的气质,和老太太的补丁衣服的一身极不相符。

餐毕,老太太用手绢擦拭着嘴角,拿起桌上那片绿叶端详了起来,家里那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灰猫从屋外跳了进来,轻声叫着好似孩子般的撒娇,老人嘴角微笑着缓缓蹲下抱起了它,单手环抱着它,用拿着绿叶的右手轻拂着小猫,此刻的景象、光线都构造出一张安逸、和谐的画面。

远处击打破铁的上课铃声撕破了此时的镜像,老太太抱着小猫又走到镜子旁,笑着看着镜中的自己,仿佛镜子中一个年轻的脸庞浮现出来说着:妈,我美吗?

老太太抱着小猫走出了小屋,那是位于这所乡村小学一角荒废的几间小屋中的一间。虽然破旧,但从木板门上依稀的贴花中看出当年这里与这座普通的川北小村的不同。透过朝阳的照射,这个娇小的老太太显得那么邋遢,她缓缓走到教室窗外,透过玻璃的窗户,看着十几个孩子坐在教室里,随着台上那个年轻的后生的带读,郎朗读书声传了出来。她的目光透露着祥和,落在那些孩子的身上,看着他们的读书、欢笑、打闹、甚至是课间的小动作,她的目光是那么温柔,甚至还有着些许眷恋,是啊,那么温暖,和现在太阳一样,洒在老太太身上,多么温暖!

老太太不由自主的轻轻打开了教室后侧木门,静静的走到最后的空板凳上坐下,抚摸着怀里的小猫,和前面的孩子一样,摇头晃脑的喃喃念叨着,融入了进去...不知道多久,直到怀中小猫的轻轻叫声,后排的小男孩转过了头,圆圆的小眼睛好奇的看着小猫,老太太带着笑容看着小男孩,四条目光交织在一起。课堂间的笑声引起了讲台上年轻教师的注意,他扶下额头上的眼镜,看清了后排的老太太,也不知道他说着什么,反正在老太太眼里是较为模糊的影响,甚至听不见他说着什么,反正是听不见看不清,老太太就这样被请出了教室。

老太太带着微笑来到了校外的草坪上,看着小猫扑着草丛中的小虫子,它就像个孩子似的逗乐着年迈的老太太,洒在身上的阳光和眼前淘气的小猫给予着这个可怜的疯老太些许温暖。

 

【留守妇男】

临近中午,中年汉子冯仕华光着脚丫,提着已经满是泥污的破烂胶鞋,扛着农具从远处的乡道上走了回来,后面是他6岁多的孩子,孩子手里拿着狗尾巴草,欢快地在路上蹦跳着,孩子丝毫没有察觉出父亲脸上那一丝不快。

来到学校边上,孩子看见了草坪上的小猫,出于对小动物的好奇,孩子被顽皮的小精灵吸引了过去,他慢慢的走了过去,看着小猫出神。

良久才用手里的尾巴草试探着逗着小猫,此刻的小朋友已经完全沉浸在他的儿童世界里,一根小草成为了人和猫共同的玩具。而一旁的疯老太太也是以祥和的目光看这眼前这两个孩子。

冯仕华走了良久,从后面没有听到半点孩子的声音,才回过头来看到远处草坪上的一幕。他骂骂咧咧地快步走了过去,显然那一老两小还没有回过神来,被冯仕华的叫骂声惊了一下“都到饭点了,还玩,只知道野,还不滚回去?”显然,老太太被突如其来的一幕给吓到了,出于本能的抱起小猫,将孩子揽进怀里。

这个举动更加激怒了冯仕华,他操起手里的破胶鞋扔向老太太一旁的草丛,破口大骂“哪个的小孩都抱,疯够了没有?还不赶快回学校里去”“快,把我的鞋拾捡回来,滚回去”“疯婆子,快回去”

孩子极不情愿的拾回鞋子,慢慢地向父亲走去,但还是被父亲敲打了一下脑门。看着渐渐远去的父女,老太太抱起小猫,呆呆的望着...远处又传来冯仕华的声音“疯婆子,快回去”

冯仕华带着孩子回到家里,将肩上的农具放到屋外的墙角边,掸了掸破胶鞋上的泥土,将鞋放置在向阳的外墙角边,顺势拎起旁边的一双干净鞋子从到旁边的引水管处,冲了下脚上的泥土,套上了鞋就开始忙碌着做起了中午饭。

中午的农家小院里,一张简易的小方桌放着两大一小的三个土瓷碗,一大碗白菜和一大碗咸菜和一小碗富有川东特色的辣椒煮鱼。小家伙已经坐在板凳上吃了起来,而一旁的冯仕华却像个女人一样,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将剃完鱼刺的鱼肉放进另外一个装着饭菜的碗里,那动作细腻而且熟练,这个汉子眼下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女人。

罢了,他小心翼翼走进里屋,扶着瞎眼的老父亲走了出来,老人除了眼珠子已经呈现出灰色以外,完全看不出来和常人的不异。花白的头发,虽然已是满脸的皱纹却干净的脸庞,深蓝色的老式军装干干净净,在朴素外表中映衬出文化气息的味道。只见冯仕华将盛满饭菜的碗递进了过去,将饭菜夹起递到父亲的嘴角,“爸,吃饭”哪知道老人将嘴边的饭菜用手一扫挡在地上“爪子?把老子当废人了哦”冯仕华也好像习以为常,拾捡起地上的筷子放在座上,将一旁早已放着的另一双筷子递到父亲手里,自己埋着头就着丁点白菜吃起了自己那一碗,那动作像任性的孩子在撒气一样,一口口饭菜囫囵着被刨进嘴里。

一旁的小女孩瞪着大眼睛看着这一幕,高兴着拍手“爷爷,好...爷爷,好”像是终于为上午的事出了口气。冯仕华带气的吼着孩子“快点吃,下午还要去乡场上”小女孩一下就砸哭了,老人摸索着放下碗筷,敞开怀抱“幺女子,莫哭,爷爷抱”小孩子像找到靠山立即扑进老人怀里,“爸爸今天和刘爷爷吵架”老人先是一愣,片刻后抚摸着孩子的后脊平静说道“好了,好了,不说了,幺女子吃饭了”可小女孩反而越是得劲“刘爷爷说我没妈妈,还说爸爸没有出息”

此刻四周突如其来的静,连空气都像凝结了一样。小女孩也呆呆的望着自己的爷爷,一会又望了望拿着筷子却犹如蜡像的父亲,最后还是老爷子打破了此刻的平静。老人干咳了几声,顿了顿缓缓的对身边的儿子说道:算了,算了,闲言碎语想那么多干嘛?!然后他仰望着天空,日有所思的继续说:娃他妈嫌我们穷也不怪她,我们两父子都是为别人做好事才这样,既然做了就不要后悔。

“爸,别说了,我没有后悔,当初村上修桥,咱家没钱帮不了忙,偷偷的夜里帮忙搬石头砸废了腿,我认了”顿了顿“但老刘说我们穷为什么不申请扶贫对象我就火了,瞎老太太两口为村子贡献那么多,我还能自己生活下去,让我去和老太太抢扶贫名额,这不是糟践我吗?!”

“对,挺直腰杆,为别人做好事就不要后悔”老人看着旁边沉默的儿子,欲言又止地叹了一口气。

 

【基层支书】

临近中午,村支书急急忙忙从柏油省道上推着自行车小跑着进入了乡道上,后背的衣服上已经被汗水浸湿,随着他的小跑散发着薄薄的雾气。

因为自行车已经破旧得没有了支架,他急匆匆的在村委会门口后,只得放倒自行车就奔向了屋里。

屋里一个正看着墙上“农民夜校”宣传栏出神的小姑娘被支书的突然闯入给惊了一下。

“小王老师,辛苦了,我刚刚才从镇里回来,你久等了”

“也是刚刚到,您先喝口水,歇一歇”

支书从桌上拿起了搪瓷盅就往嘴上送,但等到头仰望着才发现盅里早就没有了水,他随即从旁边的水管放进了一盅自来水就喝完。

等缓过气来,他才说着“上次您给老太太带那件衣服太及时了,后面也不知道是谁也给她放了一件旧棉袄在她屋里,估计她是冻不了的”说话间,支书将另一个搪瓷盅用水冲洗了装满自来水递到了年轻姑娘面前“小王老师喝水”

小姑娘看着破旧的搪瓷盅顿了顿,短暂的思考后立即表露出微笑用双手合拢表示谢意“不,谢谢了,我自己有”说着将目光转向一旁桌上只剩下一小半的矿泉水。

村支书好像发现这个细节,继续说着“今天在镇里面,终于把学校接自来水的事给解决了,估计明天就要来人安装水管了”片刻后若有所思的望着窗外自言自语“几十年了,老太太一家人把一生都留在我们村,终于可以改善下条件了”

“支书,我知道老太太也是教师,为什么不申请点补助什么的?”

“小王老师,这就是老历史了”支书沉重的说着“老太太的丈夫是当年来这里的下乡知青,放弃了回城的机会留在了这个村”

“老太太也因为要和丈夫在一起,不顾家里的反对来到我们村,她看我们这里的农村娃可怜,就自己办起了学校教起了我们这几个农村娃”支书眼角似乎泛起了泪花。

好像感觉到一旁小姑娘的存在,支书试着转换话题“之后,县里面知道了她的事,就批下来一些资金,就是现在学校。但是却没有给她应该的教师身份”

一旁的小姑娘听得入神“那她的家人呢?”

“走了,走了,她丈夫三十年前劝小煤窑不要开,结果村民们不听,为救矿难那次,他走了,出来的也瞎了”
    小姑娘似懂非懂的坐在一旁的板凳上点着头

“因为村里医疗条件不好,女儿送县城路上全部掉进村口小河里,病上加霜啊......走了,走了”抑制不住的泪水还是划下一滴。

支书尴尬的接过小姑娘从包里递过了纸巾,努力的挤出笑容“不过好了,这下终于要通自来水了”

片刻以后他仿佛想到了什么:“对了,镇里领导没有忘记老太太,镇政府集体出资捐了一张席梦思床垫给老太太,几十年了,她终于可以睡床了”

“那我们先去老太太那里?还要把扶贫入户公示牌去挂上,不然我回城里可就晚了”语气中略现催促

支书应了一声,顾不得休息片刻,就领着手里提着米肉的小王姑娘往学校方向的黄泥路上走去,小王好像对农村的一切都很好奇,起初走走停停,还拿出手机拍着照片,但渐渐崎岖的山路让她的闲情逸致也逐渐消失,在支书的牵扶下,小姑娘才一道颠簸的来到学校。

村校外面,远远的就看见老太太坐在门口。支书小跑着过去,搀扶着老人“老师,不要坐在外面,你岁数大,外面有风”

老太太缓缓的转过望着远方的脸,微笑的看着村支书,没有说话,只是那微笑那么祥和,那么温暖。

“算了,您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支书喃喃的说着,也不管远处跟来的小王姑娘,就扶着老太太进了学校里那间破屋子了。

进屋就见到村校的眼镜老师将一碗盖着菜的米饭放在屋里的小桌上正要退出来,他见着扶着老太的支书先是一愣,然后默默的让着站在一边。

“外面风大,你也让老师一个人在外面”支书没有好气的说道。年青人在一旁默默的“嗯”了一声,支书无奈的继续说“上次冯仕华给老太太搬来做床的木头不用了,明天镇里就要运过来一张新床。木料可以给门口修葺下,省得老师老往外面跑,也难为你这个大学生大老远的来我们村教娃,还帮衬着照顾老师”

一旁的眼镜只是回了句“应该的”便不再啃声。

外面的小王姑娘此时也从外面探着脑袋进来,支书忙热情的招呼着她进屋“来,来,小王老师,这是村小支教的张老师”

“小张,这是市里来我们村扶贫的王老师”

小姑娘对眼镜老师示意问好后就对坐在一旁的老太太大声说到“老太太,我受组织委托,专门来看望您,这是我带给您的米和肉”

老太太只是微笑看着小姑娘,并没有说话。

“你吼得再大声,疯婆子也是不会回答你的”不知什么时候冯仕华带着女儿已经来到了门外。

他快步迈进了屋子,一把提过小王姑娘手中的米肉就扔给一旁呆呆的张老师。快步来到老太太睡觉的破沙发旁将什么东西塞进了军用被里。

男人的唐突让小姑娘从惊讶变换成了厌恶,她轻轻的躲闪到一角拍了拍被男人不小心蹭到的胳膊,好像男人的外套上都是细菌一样。

反倒是一旁的支书却显得比较热情“仕华来了”

“嗯,从乡场里买了个香囊给疯婆子”

“张眼镜,快点把肉给疯婆子放好,明天吃噻,瓜嘻嘻的”

支书笑了笑,“仕华啊,父亲身体还好吧,上次那几根木头是你带来的吧?”

冯仕华也不回答,只是牵着女儿出了门往家的方向去了。

支书目送着远去的背影并没有说什么,目光里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什么态度嘛”小姑娘轻轻的自言自语,支书愣了下,意味悠长的说出三个字“不怪他”

“时间不早了,我还要赶车回城里”小姑娘说着和呆呆坐着的老太太告辞后,也不管屋里的人就出了房间。

支书倒是将沙发上一件外套小心翼翼披到老人身上,再三嘱咐张老师照顾好老人后,才走了出来。

村校外的一块大青石旁,小姑娘将一只脚放在石头上,正用纸巾擦拭着鞋上黏糊的泥巴,余光见支书来了,嘴里还在说“什么人嘛!”

“他们都是好人啊”支书自言自语

小王先是愣了愣,随即手上的动作也慢了起来。

“小张老师是比较呆,不爱说话,但他和老太太一样,心疼着我们山里的娃,难为他了。我们世世代代穷,是穷怕了,想走出这个村、这片山,是再也不想回到这里,知识改变命运,从老师倒下那时,我们山里人就没有了希望,是小张老师听到老师的事迹后,主动放弃优越的环境来到我们穷山沟里教书,还主动照顾老师重新给我们希望,还教导大家,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造福家乡建设家乡才能改变现状,才能真正脱贫致富!”

“但那个男人”小王姑娘仿佛要说什么,欲言又止的。

“冯仕华啊,他也是个好人,一家人都是好人,他父亲和老师的丈夫,一个支部干部和一个积极骨干,当年为救我们村矿难的二十多条人命,两人都冲进井下,一个永远的睡了,仕华的父亲也被困太久,出来就失明了,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就更加雪上加霜,但老爷子却不要任何感激。所以从那时开始仕华对老师的态度就这样了,应该是一个心结,但他却又和他父亲脾气一样,常常照顾着老师,当初老师女儿走了后,村里人为修石桥,他家没办法出钱,他默默为修桥找石料,晚上从三十多公里外一个人运来条石,结果腿被落石轧了,至今都做不了重活,女人嫌他家穷也跑了,他还帮着村里维护水渠。”

阳光下,村支书的轮廓视乎在光影的映衬下,折射出七色的光晕。

此刻小姑娘手里的纸巾也不经意掉落了下来,她出神的似乎想着什么。

 

【城里教师】

小王老师是典型的八零后,一直生活在市里,除了大学的几年光阴就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她,对外面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好奇,这次的“踏青”之行给她很多美好的东西,有村里的山啊、水啊,还有没有粉尘清新的空气,当然还有那些人和听闻的那些事,着实让这颗年轻的心久久不能平复。

在学校安排扶贫工作时,就因为自己是入党积极份子,所以小王强忍着放弃逛街购物、朋友聚餐的安排,主动争取了这次的扶贫目标。之前听说给其他扶贫同志讲过,有让独居深山的扶贫对象搬到乡里,但是却变本加厉,要物要财,一味的索取,着实让人厌恶。更谁知道组织安排她的扶贫对象是个疯老太太,她当时心里还在担心老太太会不会乱打人,后面听说只是一个犯迷糊的老太太,才放下心来。其实她心里还是在嘀咕着,实在不行就给点钱给村里就算是把工作完成了。

这次学校党委再次要求精准扶贫必须入家入户,再加之省扶贫工作巡视组的频繁抽查下,每次只是去村委会走个形式的小姑娘也只得去老太太寄居的村小一次了。

但是这次的入户走访情况却让小姑娘的想法彻底进行了改观。老一辈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劳心费力,甚至为他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有为集体协调发展和年轻一辈基本教育默默奉献一生的无私驻守;为乡村发展和各户基本生活整天围着鸡毛蒜皮忙得不亦乐乎的中年一代;也有嘴恶心善,却脚踏实地,不畏贫穷坚持无私奉献的楷模;甚至是展现正能量,追求理想,敢于担当的新生力量。

小姑娘想得很多,也想得很深。扶贫真的不是形式主义,也绝不是争取个人利益的踏板,虽然只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却反映全国部分山村普遍情况,要真正摆脱此刻的贫瘠,让那些可怜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残弱孤寡得到生活保障,让心系美好愿景的人们满怀希望;绝对不是用钱就能去权衡的事,需要的是“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热情投入,以具体的行动辅助支撑伟大事业的发展。

这天上午从学校会议室参加完近期工作议题安排讨论会出来的小王沉默了,一向活泼开朗的她从未有过如此沉默。刚刚她交了关于集资改建老太太住房条件的议题,结果是因为学校经费紧张和其他客观原因,导致满心的期望被泼了一盆冷水。

她呆呆的站在教学楼上过道上,望着操场上活动的孩子们。

她放弃了?还是找家里出资改善乡村条件,毕竟这不是一点小钱就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自己也知道常贫难顾的道理。

难道自己还不如沉默寡言的小张老师,人家也是同龄人,却能够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他在有限的条件下,却做着不平凡的事,想到这里小姑娘的心更加焦急。

让村里的孩子也和楼下的孩子一样,有着良好的条件,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好好学习;让老太太生活条件变得更好,得到更好的照料;让冯仕华一家摆脱贫困的束缚...这都是小姑娘此刻最想做的,虽然早已经超出了此次扶贫的目标,但也是她所做不到的。

从小就不服输的她,虽然焦急万分,也奈何此刻无张良之策。对,尽心竭力也是一种态度,也可以像愚公一样,保持坚韧的态度、不屈的精神也能铸就脱贫致富的美好画卷。

脚踏实地的务实创新,任重道远的前路让小姑娘慢慢的成熟起来,她抛开了之前的千丝顾虑,一展甜蜜的笑容。

教室里,她给学生们讲起了她在村里所有的事,这些都是他们没有接触到的,包括那个年代、那些人和他们做的事,当然还有那些叫“信仰”和“精神”的东西,很多很多,稚嫩的脸庞都认真的聆听着,双手端方在桌上,时不时还点着头...

窗外,树上的花开着,粉红粉红的,着实的好看!

 

【第八天】

还是在村里,一样的山一样的水,一样的一天一样的人,但是不一样的是洋溢在人们脸上的那些幸福的笑容。

村里来了一批新客人,他们不是被安排来扶贫的,也不是来参观游玩的,他们是真正把这个小山村当成自己家的人,对了,他们不是客人,是这个村里的主人。

听过小王老师扶贫路上见闻和感触的同事和朋友们都来了,这是青春的召唤,也是时代的需要,与其生活在奢华迷失的生活中,为什么不能为别人活着?为人生的意义活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活着?我们的青春就要有价值,我们的成长就要有意义。

村校里,一些年轻人正整理着

原作者: 冯俊淋 来自: 自作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