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报告文学】跨越喜马拉雅的大爱——亲历中国军队赴尼泊尔抗震救援(2)

四川文化网 2015-11-23 13:19 843人围观 文学作品

  三、消毒防疫,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消毒!防疫!目标:地震灾区“零疫情”。  重创之后满目疮痍,防控疫病十万火急!笼罩在地震阴云中的加德满都,曾经是全世界旅行者心中的“光明之城”。然而,连日 ...

20150430_搜寻到拉姆哥哥遗体

20150430_中国援尼地震救援队搜救拉姆哥哥现场

20150430_中国援尼地震救援队向拉姆哥哥遗体默哀

20150501中国援尼地震救援队营区

20150503_作者高帅在加德满都机场采访

20150505中国援尼防疫官兵在废墟作业1

20150505中国援尼防疫官兵在废墟作业2

20150506护士张瞾指导赛宾娜画画

20150507本文作者高帅(右一)采访尼泊尔陆军总参谋长拉纳上将

20150507尼泊尔陆军总参谋长拉纳上将看望慰问中国军人

20150509本文作者高帅(右一)与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吴春太合影

护士张瞾与赛宾娜合影

尼泊尔陆军总参谋长拉纳上将的签名信

尼泊尔内政部联合秘书长签名信

赛宾娜画的五星红旗

  三、消毒防疫,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消毒!防疫!目标:地震灾区“零疫情”。
  重创之后满目疮痍,防控疫病十万火急!笼罩在地震阴云中的加德满都,曾经是全世界旅行者心中的“光明之城”。然而,连日的持续高温如同一个趁火打劫的恶魔,它雪上加霜般的“制造”一些腐败气味和有害病菌,在炽热的空气中相互交织、弥漫发酵,爆发疫情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仿佛一把悬大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尚未走出地震阴影的受灾群众更为胆战心惊。
  危急时刻,中国军队再次重拳出击!
  当地时间5月3日20时45分,由第14集团军某防化团60名官兵组成的专业防疫队临危受命,飞抵加德满都,打响了一场事关群众生命安危的防疫攻坚战。
  说是攻坚战一点都不为过!“此次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主要的特点是城市废墟比较多,废墟下面还有许动物尸体没有挖掘出来,加之气候条件非常炎热,当地的流浪狗、乌鸦等传播途径尤为突出”,防疫队队长廖斌说,“这些将是我们控制疫情、防疫消毒的重点。”
  我国政府派出的这批官兵,大多数人执行过四川汶川、云南鲁甸等抗震救灾任务,有丰富实战经验和过硬专业素质。紧要关头,他们闻令而动、挺身而出,他们要坚决捍卫当地群众的生命健康,严密防控任何意外的发生。他们在行动了!
  位于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比姆森塔,是尼泊尔最有名的建筑之一,作为一座标志性的古迹,这座在风雨中屹立近两百年的名塔因为能俯瞰市区,一直是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然而,九层的高塔在地震当天瞬间变成了数千方瓦砾,百年名胜也沦为掩埋近千人废墟的人间悲剧。震后的这里成为疫情发生概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5月4日上午8时,头一天晚上刚刚抵达尼泊尔的防疫官兵,派出10名官兵来到比姆森塔废墟作业。虽说是上午,现场依然高温难耐。废墟上,在轰鸣的挖掘机扬起的漫天尘埃中,两层口罩依然挡不住难闻、刺鼻的气味,大家仔细地在瓦砾间行进和喷洒……。消杀必须“零遗漏”,这是他们对自己工作下的“硬标准”。冒着酷热,笔者见证了官兵们这个特别的五四青年节。
  5月5日,在冈加普尔地区,中国援尼防疫队官兵兵分多路进入废墟展开“拉网式”消毒、杀虫、灭菌作业,对震区可能发生的疫情严防死守。
  由于连日高温,作业现场温度高达30多度,官兵防护服内的温度更是高达50℃,身着密封的防护服,普通人只需10分钟就汗流浃背,大家每次作业都在40分钟左右才能轮换休整,每天一穿就是七八个小时,体能消耗非常大。休整时,还只能由一个战士摘下手套,拿出纸巾,分别给每个人擦去脸上的汗水,很多时候,汗水滴到眼里,也只能凭意志坚持。在一些废墟,刺鼻气味依然很浓烈,呛得大家恶心、头昏。战士黄家育第一次在国外执行任务,很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但是为了把救援任务完成好,黄家育和其他战友一样,每天都坚持战斗在防疫一线。
  位于加德满都市城区北部楚车巴提地区的受灾群众安置点,差不多有两个足球场大,共安置了600多名当地居民。这个全市最大安置点,一度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5月6日一大早,中国防疫队派出一个15人的小分队,在连长韩磊的带领下,携带便携式单兵洗消器和洗消剂,冒着酷热对该安置点帐篷周边、厕所以及垃圾堆等1.2万多平方米的区域进行洗消。大家采取消毒剂和杀虫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便有效杀死病菌、蚊虫和苍蝇,确保防控效果。
  “发生地震灾害以后,生态系统遭遇破坏,这个时候,作为卫生防疫工作人员,我们要针对重点地区进行消杀灭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从而切断传播途径。”来自重庆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的医疗防疫专家马翔宇告诉笔者,“垃圾多的地方容易滋生苍蝇、蚊虫等携带一些病原体生物,并会传播给人,导致传染病的发生,所以我们要对这些区域进行重点的处理。”
  5月6日上午,马翔宇和他的8名同事,在副校长刘国祥的带领下,来到加德满都市西北角的达鲁地区,同步开展疫情普查、居民用水检测等工作,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提供给尼泊尔政府,便于尼当局作出相应的处理。
  位于加德满都城区西部的索巴瓦格巴蒂大桥边上的一片废墟,地震中有近百人被埋。之前,当地群众已从里面抬出40多具遇难者遗体,由于还有部分遗体无法清理出来。连日高温,导致废墟出现浓烈的异味,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不适。5月8日一大早,防疫队的15名官兵立即进入废墟进行喷洒消毒。官兵们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对废墟进行拉网式喷洒洗消。
  5月13日,距离加德满都80多公里的乔塔拉县,是人口密集的重灾区,也是动物尸体腐烂最多的地区,头一天的两次强余震更是雪上加霜,疫情安全隐患大,防疫工作成为抗震救灾重中之重的大事。由于进出的道路被滑坡体阻断一度成为“震中孤岛”,给消毒防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但艰难险阻挡不住防疫官兵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决心。在前期派出15人小分队坚守的基础上,他们又增派24名官兵,紧急驰援。到达目的地后,在当地居民引导下,大家逐家逐户对废墟、临时住处、厕所等场所进行进行洗消,特别是对动物尸体掩埋区进行重点处理。官兵按不同的洗消器分组展开作业:背负电动式洗消器的官兵重点对安置点外围、厕所以及垃圾堆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进行洗消,而携带便携式洗消器的官兵则对安置点内部排水沟水沟、道路,帐篷周围。39名官兵连续作业,全方位洗消,全天候坚守。
  5月17日,防疫队官兵来到距离乔塔拉县城63公里的美拉姆切镇作业。群众的村子多数位于高山峡谷之上,分散在大山之中,85%的房屋倒塌,村民伤亡惨重,大量家畜、家禽被埋在废墟中,成为疫情爆发的隐患。
  由于地震导致山体损坏,山上水源不足,加上作业量大,大家带来的一箱20公斤的消毒液很快使用完,官兵们不得不下山去配置消毒液,然后返回再继续作业,一次往返至少需要3个小时。
  在乔塔拉镇(乔塔拉县下辖的一个同名小镇)上一个叫新市场的地方,养殖场老板萨姆可·马达哈告诉大家,地震当天,他高四层的家禽养殖场全部倒塌,有9500多只鸡被埋在废墟中。40名防化官兵顾不上喘息,立即背上便携式单兵洗消器投入作业。
  为了把消毒防疫工作做到“零死角”,防化官兵们不顾三十七八度高温的炙烤,每人背负着近20斤重的洗消装备进入废墟,对家禽尸体进行喷洒消毒和撒干粉处理。尽管官兵们都戴了两层口罩,可浓烈的气味依然熏得大家难受。
  “这个消毒粉是有腐蚀性的,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手套”,在有150户664人居住的萨洛.斯路巴里村,几乎百分之百的房屋在地震中倒塌了。由于灾区受灾面积较大,居民居住分散,防疫官兵还对他们进行了业务培训,防疫队营长汤铭平不厌其烦地给当地群众讲解操作要领,“这个是开关,这个是油门…… ”。
  笔者了解到,地震后虽然居民自己搭起了简易居住房,但多是人畜共住,居民的饮食点也在周边,卫生条件达不到安全要求。官兵们进村入户展开消毒作业后,考虑到一次洗消不能完全保证居民居住环境安全,在当地村民的请求下,营长汤铭平决定留下一部分器材给群众,并现场教授大家如何使用,使群众能依靠自身进行消毒防疫保障,确保洗消工作持续进行。
  3天的时间里,官兵们先后深入到山区56个村寨,确保了所到之处“零疫情”的发生。并培训了10支洗消防疫队伍,帮助320名当地群众掌握了相应的防疫知识和技能。
  防疫!洗消!在国外的这段救援日子里,官兵的脑海中储存的只有这两个词语。炎热的环境、刺鼻的气味、持续的高温,始终是大家工作的常态。官兵们防控的是可能蔓延的有害病菌,洗去的则是笼罩在受灾群众心头的阴霾,让和煦的阳光重新普照在尼泊尔人民心田。
  有一种坚守叫攻坚克难,有一种力量叫众志成城。为了这束阳光,中国防疫队全体官兵,从指挥员到普通一兵,从踏上加德满都的那一刻起,就克服重重困难,在尼泊尔展示了中国防疫救援官兵的速度与激情。“高效、专业、快速、全面”是尼泊尔军方给出的评价,简单的八个字后面却是大家辛勤付出的点滴汗水。
  在乔塔拉县,下士梅驹中暑晕倒,被2名战友架到树荫下休息,苏醒后又继续投入作业。后来他说:“我们是来救灾的,不能倒在群众面前。”看到年轻的战士为了群众如此拼命,当地一位50多岁的村民,专程给官兵们送来一篮自己种的黄瓜,满含深情地拉住小梅的手说:“你们是在消耗的身体来保证我们的健康,谢谢中国!”
  像小梅这样并非个例,高负荷、高强度作业,让中暑晕倒成为家常便饭。困难远不止于此,在向偏远乡村挺进的行动中,防疫队更是付出更多。地震造成通往乡村的道路多处损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成为大家唯一的进出方式。面临高差巨大、悬崖陡峭的山地,作为小分队队长,入伍15年的老兵余成勇背负20多公斤的单兵洗消器,在怪石嶙峋的山路上艰难跋涉,肩膀被勒出了血印,腰背部的皮肤被磨破,道道血痕和点点血斑让人心疼。而他却淡然一笑:“疼不可怕,怕的是疫情的爆发;苦并不可怕,怕的是失信于当地受灾群众。”
  为了这份中国军人的担当,地处山顶的塔帕格云村,由于地震导致山体损坏,山上水源不足,加上作业量大,中国防疫队队长廖斌和年轻战士一样,一趟趟往返于山上山下,有几次由于体力严重透支,一脚踏空差点滚落山下,但他却本能地保护起身上的消毒液。于他而言,消毒液就是防疫战斗的武器,更是受灾群众的希望,哪能随便离手?
  “这是单兵便携式手动喷雾器,这是我们配合使用的消毒剂”,5月19日下午,在防疫队的临时营地,指导员苟浩林正在为尼泊尔军方官兵授课,“首先将粉末的消毒剂放在里面,第二步注水。”
  应尼泊尔政府请求,防疫队官兵专门为尼军方组织了一次防疫骨干培训,帮助尼方官兵提高消毒防疫能力。为保证授课质量,切实帮助尼军官兵掌握相关知识技能,防疫队官兵颇费了一番心思:他们不但精心设计授课内容,把授课语言简单化通俗话,让尼方官兵听得懂学得会,而且还把消毒剂配用比例和注意事项翻译成英文打印发给尼方官兵,让对方能够按图索骥,按照步奏能够独立实施。前后2天时间,大家共为尼军方培训防疫骨干3批62人,给尼泊尔灾区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消毒防疫队。
  笔者了解到,作为我军驰援尼泊尔地震灾区唯一一支专业防疫队伍,这个防疫队始终坚守在加德满都灾区一线,重点对学校、医院、城镇街道、灾民安置点等受灾点进行消毒防疫,同时协同地方民政部门对遇难者遗体进行防护消毒处理,发放消毒药具,并为灾区居民进行消毒防疫知识的宣传,组织指导灾民做好自身的防护消毒工作。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中国防疫救援官兵的速度和力量:从5月3日到23日,防疫队共出动官兵1091人次,洗消面积达71.9万平方米,处理动物尸体1.1万余头(只),培训尼军方消毒防疫骨干3批62人。中国官兵们用自己无私的行动,为尼泊尔人民的健康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四、医疗救助 一个强身健体的“金钟罩”
  医疗!救助!目标:地震灾区每一名伤病员。
  有一种爱叫大爱无疆,有一种情叫守望相助,爱的付出换来的是爱的回报。5月5日10时许,在中国赴尼医疗救援队监护病房内,11岁小女孩赛宾娜·拉玛坐在病床上,用左手郑重地绘了一面五星红旗,并深情地写上“China,Thanks(谢谢中国!)”字样,表达自己对中国医疗队的感谢。
  赛宾娜是一名五年级的在校学生,读三年级时学习绘画。在地震中她被倒塌的墙体砸断了右前臂、头皮挫裂伤。由于尼泊尔国内运力有限,在地震过去9天之后,她才被直升机从灾区运送出来,于当地时间5月4号晚送到成都军区总医院援尼医疗队。随后,中国医护人员连夜展开紧急救治,这让她十分感动,并开始观察这些来自穿迷彩服的中国“白衣天使”。
  “这个红色方块是什么?”当天一大早,赛宾娜指着护士张曌左臂上的五星红旗好奇地打听。当得知是中国的国旗时,她从随身携带的书包里拿出纸和笔认真画了起来。由于右手受伤,她只能用左手工工整整地画了一面五星红旗,并在下方写上“China,Thanks”两个英语单词。
  赛宾娜从小就很喜欢特别美好的东西,尤其是每个女孩都喜欢的裙子。虽然经历了这么大的灾难,但是她觉得自己还很幸运,因为还能用左手画画。
  在医疗队,她一直积极配合治疗,希望能早日出院。虽然头皮裂伤,伤口连为她换药的医务人员看了都格外心疼,但是她一直咬牙坚持。赛宾娜的主管医生周虎田告诉笔者,虽然她的生命体征基本处于稳定,但是因为头皮撕脱比较严重,不及时进行处理和治疗,还是可能危及生命。这样的手术,周主任已经做了不计其数,但是在震后这样的简易条件下进行头皮撕脱皮瓣转移术手术,他心里还是有些没底气。
  尼泊尔时间5月6号下午1点半,赛宾娜的手术开始进行。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赛宾娜的手术其实只需要进行头皮创口缝合,但是如果不能直接进行缝合,医生就要考虑为她进行皮肤移植。幸运的是,因为她的头皮韧性比较好,可以直接进行缝合,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也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
  很快,医生为她顺利完成了手术。“手术很顺利,也就20来分钟时间。比预计的要理想得多,顺利得多!”周虎田医生十分欣慰的说。
  手术后的赛宾娜又重新开始拿起画笔,如今她最爱画的题材就是曾经从死亡线把她救回的中国军人,从五星红旗到救援帐篷,从绿色迷彩到白衣天使……。她用稚嫩的画笔表达了她对中国军人的感恩之情,也画出了她自己重生的希望。笔者了解到,最多7周,赛宾娜头上的伤口就可以愈合,以后也能长出新的头发。而这小姑娘心灵上的伤口,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愈合……。
  从生命搜救到疫情防控,从水源检测到医疗救治,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如今加德满都正在逐步进入重建的轨道,一组组振奋的数据折射出一屡屡盎然的生机:2名幸存者在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努力下重获新生,中国创伤救治中心已经在尼开展129台重伤手术,救治总人数达278人。
  一直与中国官兵在废墟上携手抗击灾难的尼军三级士官巴沙尔,称赞“中国军人非常优秀!”尼泊尔工业部部长巴斯尼特诚恳地说:“救援工作很困难,中国军人工作得很努力,我代表我国政府和我本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尼泊尔陆军总参谋长拉纳上将这样评价道:“尼泊尔这次经历了非常大的灾难,我们非常感谢中国,特别是中国军队。在大使先生和救援指挥组的带领下,地震救援分队、医疗分队、防疫分队到来并给予了我们巨大的援助。中国是我们最真诚的朋友!”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吴春太也作了这样的褒奖:“这是我军和平时期在海外最大的一次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第14集团军部队派出的官兵们,发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尼泊尔政府、军队、人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肯定。”
  山崩了,扑面而来的是爱的潮水;地陷了,喷薄而出的是情的暖流;楼倒了,笼罩天空的是义的云彩;家毁了,烛照废墟的是仁的光辉。从4月27日到5月23日,短短20多天时间,军绿色的迷彩服、橘黄色的救援帽、深绿色的防化服和医护人员的白大褂,一个个中国军人在尼泊尔出生入死、战天斗地的顽强身影,仿佛一道道抹不去的靓丽风景,格外赏心悦目,令人流连忘返,倍感生机蓬勃!

原作者: 高帅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