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抗战史大讲堂》第二十三期

四川文化网 2019-6-24 11:48 1474人围观 文化资讯

四川文化网讯:2019年6月14日下午,本该5月31日下午开讲的《抗战史大讲堂》因故推迟到今天开讲。

  四川文化网讯:2019年6月14日下午,本该5月31日下午开讲的《抗战史大讲堂》因故推迟到今天开讲。
  上午,市区还在下雨,真怕雨大了,好不容易定下来的讲座又要泡汤了!还好,老天有眼,午后雨渐渐停了,虽然有点闷热,但比前几天骄阳似火的天气好多了。乘雨停了又不太热的时机,老师们和听众们早早的来到人民公园《民众教育馆旧址》,一会儿就座无虚席。室内一派温馨和谐的气氛。有的互至问候,亲切暖心;有的看着张秀模老师制发的歌单,在苏定远老兵和罗戴玉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参会人员唱响了《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黄埔军校校歌》等抗日歌曲。振奋人心的歌声响彻大厅,如军号吹响,使人热血沸腾,苏老兵一声吼:“杀!”仿佛再现了八十多年前川军将士奋勇杀敌的飒爽英姿。歌声为即将开讲的抗战故事吹响了号角,在这种气氛下,会让人很快的溶入到那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

  由成都市林业园林管理局主办,成都市人民公园和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承办的《抗战史大讲堂》第二十三期在人民公园《民众教育馆旧址》开讲啦。
  一群耄耋之年的川军后人,暑去寒来,风雨无阻的在这里坚守了四个多年头,把川军将士扛着“死字旗”打鬼子的故事讲给人们听,把川军将士为国“打国仗”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给下一代,让其永远传承下去,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我们数年如一日的坚守,就是要守住我们的初心,履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把未来把希望交给未来的一代人!

  由于我们的坚守,《抗战史大讲堂》成功的举行了二十三期,1200余人次现场聆听了真实的抗日故事,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获得社会认可,得到主办方的肯定,成为人民公园爱国主义教育的金牌项目。更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抗战史大讲堂》这个品牌。她们或自己寻觅,或经人牵线,慢慢的聚集在大讲堂周围,一扇扇窗户在她们面前打开,真实的抗战历史展现在她们眼前,她们认真思索,勇于专研。从一无所知到知之日多,从兴趣使然到认真思索,从情绪感动到渴望行动,慢慢的溶入了这个集体,川军的抗战精神在她们心中开始生根发芽,她们将是未来的开拓者,未来由她们担当,我们放心!
  今天,饶毓琇老师《为了未来不能忘却历史》的殷切期待,得到了川农大大二学生柯心如同学《未来交给我们    请您放心》的回应!在第二十三期《抗战史大讲堂》的讲堂上,两代人跨越时空的心灵呼唤,踫撞出令人激动又令人欣慰的火花,这是五月的火花,是希望的火花,这是历史的接力棒,在这一刻实现了完美的无缝交接!
  讲座由张光秀秘书长主持。她给大家介绍今天的主讲人饶将军国华烈士的女儿饶毓琇老师。
  “我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在日寇入侵,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川军将士们是怎样用血肉之躯,去筑成新的长城,践行‘国土不可撼动,人民不可低头’这一句铿锵誓言的!”
  饶老师这样开始了她的演讲。
  演讲题目是《为了未来不能忘却历史》,分四个部分来阐述。
  一、川军出川抗战是大公无私的体现;
  二、川军参加南京保卫战意义非凡;
  三、只有战死的川军,沒有投降的川军;
  四、川军是一支有信念的队伍——打国仗。
  一、川军出川抗战是大公无私的体现

  大公无私体现在那里?1937年8月7日,时任四川最高的军政长官刘湘在最高国防会议上,慷慨陈词,力主进行全面持久的抗战,并表示,为了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担”。八年抗战,四川军民的贡献远远超过了刘将军的承诺,以至抗战胜利之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对四川在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作出极高的评价,号召全体国民应感谢四川人民!这是其一。
  请大家注意,我用的是“出川”两个字。为什么呢?因为战场不在四川,在大后方的川军完全可以不出川,但川军将士出于民族大义,义不容辞的组建了30万大军,兵分’:水陆两路,出川奔赴抗日前线。投入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之中,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这是其二。
  川军不仅武器简陋陈旧且将士们身着单衣草鞋上前线。说好到前线即换发装备,但终归没有换成。但川军将士心系国家民族安危,全然不计较这些,一样的听命令上前线杀敌。其肚量和胸怀,正是无私心的表现,这是其三。

郭老师、张光秀和唐先生翻看訃告原件
  其四,川军的大公无私,得到了战区老百姓的认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是
  川军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地方。看看老百姓几代人对川军感人至深的深厚情谊,就知道川军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下面讲两个小故事。
  “最值得我欣慰的是,时隔70多年后,父亲的逝世訃告囬到了四川!”饶老师说。这是安徽唐先生家两代人冒着牢狱之灾和生命危险,小心的把訃告用油纸包了一层又层把它藏在烟囱里保存了下来,现今回到了四川,回到了我们子女身边。现在看到的訃告被烟薰火潦几十年,已经泛黄了。唐先生家两代人这几十年的提心吊胆和心理压力,是外人难以理解的,但是他们没有二话,坚持到今天,不求报酬,千里迢迢亲自送到四川,捐献给四川档案馆。“真是感谢老百姓,还记得我父亲!”

政协、民革等单位和民间组织,当地百姓群众共200余人参加了公祭。

  川军五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的落成,是郭开慧老师和泾县百姓多年的奔走呼吁,规划设计、出力出资,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15开工修建,2016年清明节举行了盛大庄严的首次公祭。


谭家桥《抗日烈士公墓》

郭老师、唐老师和王老师与夏四林
  黄山谭家桥村村民夏四林,前几年在淘自家堰塘时,发现了一块上面刻有“抗日烈士公墓““万县”等字样的巨大抗日烈士墓碑。他打捞上来后,经过冲洗,给刻字描红漆,妥妥收藏起来。闻讯而来的文物贩子出三万元高价收购,但被夏四林毅然拒绝。他讲,川军战士为我们保家护土,牺牲了,我能用它来赚钱吗?2015年黄山决定修茸川军墓,夏四林慷慨的把墓碑捐献出来。2016年清明节与厚岸村一样,也举行了盛大庄严的公祭。
  谢谢懂得感恩质朴的安徽汉子!
  ……
  川军背乡离境,抛妻离子到战区来,为他们保疆守土,流血牺牲,老百姓几代人口口相传,交口称赞川军作战勇敢,大公无私。他们几代人,几十年始终如一的守护川军墓园,收敛川军遗骸,说他们这片赖以生存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浸透了川军兄弟的鲜血,青山野岭之中埋葬着川军兄弟的遗骸,我们永志不忘川军的恩情。

  二、川军参加南京保卫战意义非凡
  第23集团军5个师布防在广德、四安、长兴一线,抵御由浙江金山卫登陆向南京包抄的日军,同时掩护淞沪会战后大军的西撒。图为率川军到达泗安的军长潘文华(前排左一)等在前沿阵地

  南京保卫战是八年全面抗战中正面战场22次重大战役之一。川军参加广德、泗安战役是南京保卫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川军出川抗战打响的第一场硬仗。
  研究表明,南京保卫战应是在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就开始了。它是以南京为中心,东西250公里,南北180公里横跨江、浙、皖三省之地域。
  据《长兴县志》载:“1937年11月,淞沪沦陷,苏、杭相继失守……”大批中国守军后撤再部署,而日军却尾随而至,妄图一举聚歼中国军队,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实现灭亡中国的美梦!

  此刻,川军却奉命前進,阻击日军的进攻,掩护大军后撤。以144师、146师和148师布署在太湖西岸长兴南北一线,阻击沿太湖西岸和经太湖水面攻击的日军114师团;以145师、147师部署在广德、泗安一线公路两侧,打击由太湖向芜湖攻击的日军第6师团和第18师团。按照当时的国力和军事实力的对比,中国军人和日本军人,应该是5:1的比例,即5个中国军人才能对抗1个日本军人。也就是说,川军要守住南京东南大门,至少需要30万人兵力,但当时川军一共只有5万人!但是脚穿草鞋的川军仍然在往前冲,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友军,把要30万人才能完成的任务,担在自己肩上,与强敌激战,死伤无数,悲壮惨烈!

  11月25日,郭勋祺将军在追击敌人时腿部负伤,仍不下火线,带伤指挥作战;
  11月30日,饶国华将军战斗到弹尽粮绝,援军无望之际,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壮烈牺牲;
  刘兆黎将军巧布战局,借炮火消灭敌人并缴获大批物资;
  饶均一个连,一仗下来只剩不到20人;
  守广德机场一个团,一天打下来伤亡三分之二;
  ……
  川军将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挡住日军向南京的进攻,以每牺牲1个人拖延1分钟的巨大代价,换得了宝贵的5天时间,而这5天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为保卫南京城赢得了准备和布暑的时间;
  为国民政府内迁重庆争取了时间;
  为中国军队的战略转移与再部署争取了时间;
  因此,为持久抗战的正面战场保存了兵力;
  为全国的工商业、学校、行政机构及人员的转移争取到来之不易的时间;
  正如一位记者说:“1937年,若没有3位师长(指郭、饶、刘)的奋勇杀敌,南京也许会提前沦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可能会让更多国人遇难。”

四川有抗战老兵5人,烈士后代4人参加了2015年9月3日阅兵

  三、只有战死的川军沒有投降的川军
  
  饶老师说,8年抗战,3000天的时间,先后有350万巴蜀儿女走上抗日战场,平均每天不间断的有1000人上了前线,每17个四川人中就有1个人上前线。占到抗战总兵力的五分之一,享有“无川不成军”之赞誉。
  特别值得骄傲的是,那么多人上战场,作战时间那么长,作战区域那么广,付出的牺牲那么大,但是川军没有成建制的叛变投敌!可以骄傲的说,只有战死的川军,沒有投降的川军!

  8年抗战,川军打了多少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仗,但宁願战死,决不投降!就是川军将士们的选择。64万之伤亡,26万阵亡,均居全国之首。在2014年和2015年国家公布的第一批(300名)、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目录中,四川省分别有12名和14名英烈名列其中。这是国家对四川抗战作出的最高褒奖和肯定。

  四、川军是一支有信念的队伍一一打国仗
  饶国华将军曾在邛崃民众欢送川军出征大会上坦诚地说:“我过去打过内战,对不起蜀中父老,此次为国而战,定当以死相报!”对于这场拯救民族危亡的战争,四川军民上下都有一个共识叫做“打国仗”!“打国仗”意味着每个国人国家的责任,意味着对国家的担当和牺牲。即是说,这支抗日川军的广大官兵都清楚自己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
  饶国华将军(烈士)的出征誓言:生是中华人,死是中华鬼,宁死也要为川军争国格!
  李家钰将军(烈士)的出征誓言: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
  千千万万抗日阵亡将士们都是为国家为民族牺牲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为中华民族塑立了不朽的永恒的民族精神丰碑!
  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也是巨大的。8年抗战中,川军彰显出的爱国奉献、团结御敌、顾全大局、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等精神和品格,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激励川军将士坚持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精神武器,它是先辈留给我们后人的精神财富,我们这一代应责无旁赁的继承和传递给下一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绵薄之力。

  最后,饶老师引用印度诗人泰戈尔和我国诗人臧克家的诗句,致敬抗日川军。结束了她精彩的演讲。
  生如夏花之灿烂,有的人虽然活着,
  死如秋叶之静美,  但已死了,
  还在乎拥有什么! 有的人虽然死了,
  但仍活着。
  一泰戈尔   一藏克家

  抗战老兵苏定远,成都人,现定居香港。今天应邀到大讲堂。老人简单的介绍他的经历。他1944年参加远征军,分配到新38师学生队,学习火焰喷射器的技术,它适合森林作战。我人小,扛它很费劲。后上了前线,参加了八莫、腊戌等战役,打了三个月,牺牲了3万多人。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参加了受降仪式。

  张光秀秘书长在互动环节,请川农大大二学生柯心如同学发言。小柯是大讲堂的老朋友了,照王大炜老师的话说,她是大讲堂的“铁粉”。王老师说,她对这段抗战史感兴趣,还得益于老二中有深厚的抗战历史底蕴有关。抗战军兴,二中有许多学生投筆从戎,走上了抗日战场。近年来在学校周维老师的倡导下,组织学生开展了抗日战争的历史研究和学习,并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大讲堂活动,或请巴院老师到学校讲抗战故事。小柯就是这样与大讲堂结缘。只要她有时间,她都会到大讲堂来听讲。次数多了,她渐渐地溶入这个集体,抗战知识也在不断的增长。她耳闻目睹了老师们工作时的认真态度和忘我尽职的精神,很受感动,于是她有感而发的写了一篇文章,并以此文参加学校庆祝“五?四青年节”的演讲比骞,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今天,她把这篇文章,也是她的心意,献给大讲堂,献给巴院的老师们。我相信这不是她应境式的随意表白,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心。生长在中国社会大变革当下的有志有为的青年,她们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深知中国的未来要由她们来创造,深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要由她们来实现,她们更知道老一辈急切的心情,“未来交给我们   请您放心!”是她们一代人的坚定决心,也是一代人不悔的誓言!“未来交给你们   我们放心!”这是我们老一辈的心声。柯心如同学的肺腑之言,是代表了一代青年的心声,虽然这样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毕竟让人看到了希望!“未来交给我们        请您放心”  这振聋发聩的誓言是今天大讲堂的亮点,看到青年一代的担当,让我们倍感欣慰!所以,不惜篇辐,把柯心如同学的《未来交给我们 请您放心》的全文转载于本期通讯上。
  未来交给我们  请您放心

  2018年的夏天我认识了在座的老师,他们就是川军抗战将士的后代。他们有的虽近耄耋之年,但是他们没有选择安闲。而是选择了充满艰辛的重走父辈抗战路,自费北出剑门,赴秦晋、驰鲁湘、进苏赣,历经山西黎城、长治、平定,山东滕县、韩场村、东张庄、小万院村、江苏沛县,江西的万家岭、修水、湖南长沙、新墙河、湖北通江、九江等等十余个市县乡镇,爬涉二十余天,行程数千公里,只要有川军埋骨的地方他们都去,他们为千万里外的忠魂送去乡人的问候;为让更多人知道先烈的故事他们坚持在人民公园做着讲座,从2017年的一月一次到2018年的两月一次,再到2019年的大家身体好一点天气合适一点就讲一次。日夜相继,寒来暑往,他们依然在坚持,我看见的是他们的一片赤诚。
  认识了他们之后,川军抗日阵亡将士在我的心中就不再只是一个26万的数字,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也许他就是我曾在公交车上偶遇的一位老人的父兄,他们也都曾经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但战争来临的一刻,他们不曾犹豫,奔赴前线,选择了以身许国。他们也想拥有幸福的小家,但是没有办法,有国才有家,那时候中国什么都缺,要保全国家,只有拿命去填,用血肉重新筑起一道长城。
  我第一次来讲座的时候,老师最后神情激动语气激昂。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看我的眼神,让我一下想到了一个词,希望,就像团歌第一句所唱“我们是五月的花海”那样的希望。
  1919年五月,青年们在街头巷尾发出愤怒的吼声,青年人的热血洒向中国辽阔的土地。在座的老师们也曾年轻过,年轻时他们的身影也会和1919年5月4日在街头游行的那些年轻人的身影重叠起来,时代浪潮下,他们身体里涌动着同样的壮志和热血,如今满头华发又何妨,他们的激情从未磨灭过。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1937年3月11日,川军22集团军124师参谋长邹绍孟将军,在行军途中得知儿子学期成绩名列丙等,甚是忧心,给儿子写了一封家书:“……幼时均一味说诳,长成亦必无成就,对国家社会无补。国家何须有此国民,家庭何须有此子弟?望汝凡事立志向上,存极甚竞争心,不可一味贪玩,不温习功课以至每事均落人后,不知羞奋。因我身属军人,刻在前线抗战,万一不幸以身殉职完成军人天职,则今后捍卫国家与复兴中华民族责任端在汝辈。而是否能肩此重任,则视汝等幼时之修养造诣如何为断。望汝细味此旨,不晓处请汝外祖父与汝解说。牢记勿忘……”这封家书成了邹将军的绝笔,六天后他在滕县战役中阵亡!这不仅仅是他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更饱含那个时代对广大青年人的期望。纵时移世易,我们作为青年人奋斗进取的精神却从未改变,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我们不仅仅是追梦人,我们也是圆梦人,圆百年来无数先辈渴望的中华民族复兴的梦。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被虚度的年华只能带来悔恨,碌碌无为的人生只能埋没自己的才干。青春只有一次,正当少年时,莫负好时光。我们人生的扣子要从一开始就扣好。当我们懒散度日,无所事事时,不如走进图书馆多看几本书,走入社会做一些实践,抽一点时间为自己增加一些专业以外的技能,向着我们梦想的方向努力奔跑,不畏任何冷眼和嘲笑,因为我们知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网络上总说90后、00后是垮掉的一代,说我们缺静心、大我、缺承担使命的勇气。可是我们还要接过父辈手中的担子,守护好他们用汗水泪水与鲜血换来的太平盛世,还要弘扬五四运动誓死力争,不屈不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爱国精神,我们怎么能成为垮掉的一代呢?
  一百年前,青年们誓死力争,高呼着“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少年强则国强,他们做到了。一百年后的我们,正值青春,我们无需再以血肉之躯抵御外侮,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与艰巨,我们需为中华之兴盛而奋斗!
  现在奔跑在追梦路上的我们,向着我们的父辈、向着那些为着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所牺牲的人们大声地承诺“未来交给我们,请您放心!”
  柯心如
  2019年6月14日
  柯心如同学的发言,引起了在座所有人的热烈反响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不约而同的发出“不简单,太好了!”的赞叹,看得出来,表现出来的情感,更多的是“放心和欣慰!”
  其实,据不完全统计,今天到大讲堂来的,还有四川师范大学的伍赟俐(下图攝影者和旁边的女生)和她的同学,云南大学的彭照瑜同学等。她们有的带上攝影机来听讲,有的专心记着笔记。不管她们的用意如何,能进大讲堂就是好事。

  张秘书长邀请《红烛漫谈会》的何凡(上图前排正中)老师发言,何凡老师给大家读了一篇发表在《文摘周报》上的文章《日军为何无差别轰炸成都》。他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希望和老师们共同学习研究。
  一位老者说,何凡老师提供的资料很好,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今后有机会我也会提供资供大家学习。
  郭开慧老师接着说,我们的父辈在抗日战争期间是友军,现在我们同在一起,宣传中华民族伟大的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很多老师和听众都争相发言,气氛热烈,久久不愿离去。讲座虽结束了,大家三个两个的又交谈开了,并互留了联系方式。
  今天,成都市林业园林管理局直属单位人民公园、市林草种药站、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培训学校、市公园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中心(绿化管理处)、市绿化工程队、市绿化工程三队、市动物园、市百花潭公园、市森林公安局、熊猫基地、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市森防站、市植物园、市园林建设技术服务中心、市文化公园、市文旅蓉城等十七个单位26人;远征军老兵苏定远及陪伴、老兵邱贤信;市老龄委陈德华、郑涛;红烛漫谈会何凡;川军团马正群;远征军联谊会柳俊英、肖厚云;游客22人;巴院饶毓琇、李克林、孙一英、郭开慧、张光秀、王大炜、汪复娟、唐汉军、张秀模、罗戴玉、李子元、张树君、严裕寿等12位老师;川农大学生柯心如及母亲等共71余人参加了讲座。第23期大讲堂参会人数创近年来的新高。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利用人民公园的公众平台和公园的公告栏的宣传,自觉来参加讲堂的人数创历次新高,占全部人数的近30%。今后要注重対外宣传,让社会知道大讲堂,相信听众源是会增加的,另外,张秘书长向社会广为宣传大讲堂,也是听众增加的原因。
  《抗战史大讲堂》从2015年9月18日第一期开讲,到2019年6月14日第23期结束,风风雨雨走过了快四个年头,回头看看,有什么值得记住的呢?
  首先,创办《抗战史大讲堂》是一个正确的有远见的决策,体现了决策人深睿智慧、超前的眼光和完成使命的担当精神;
  其次,大讲堂是学习、研究、传承川军爱国主义抗战精神的最好平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促进了研究院挖掘和研究抗战史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契合研究院的工作方向。2、要把川军爱国主义精神传播出去,而不是封承在档案里,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大讲堂是最好的平台。3、四年来,举办了23期,使1400多人到讲堂来听课,起到了宣传宏扬川军抗战精神的目的,获得社会认可,主办单位肯定,成为人民公园爱国主义教育的金牌项目。促使了一些年青人自觉的关注、学习抗战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她们一定会扛起这项责任,继续往前行!我们辛苦的付出,会有囬报的。4、有成绩,但更有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听众面窄且人少,演讲时间和地点不灵活;二是演讲题材不广泛,演讲质量有待提高。
  这是当前大讲堂要继续往前走的瓶颈。
  放下外部环境不说,要突破这两个瓶颈,还希望老师们群策群为,多多出谋划策,期待着……

  会后,部分人员合影留念。
  2019年6月19日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