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人物·叶伯和、闵震东与雍家渡旧事

四川文化网 2019-12-5 15:44 4507人围观 历史非遗

前不久逛缥缃书局,偶然看到一册闵震东先生的作品《枕涛存稿》,自印本,2004年4月初版。书前有闵先生的亲笔题名:“闵震东持赠,2004年国庆”,尤其珍贵。毛边书局傅天斌介绍说:“闵先生的这本书主要赠送亲友,故 ...

前不久逛缥缃书局,偶然看到一册闵震东先生的作品《枕涛存稿》,自印本,20044月初版。书前有闵先生的亲笔题名:“闵震东持赠,2004年国庆”,尤其珍贵。毛边书局傅天斌介绍说:“闵先生的这本书主要赠送亲友,故而每册均有签名。”熟悉成都文化史的朋友当然知道,闵先生不仅是世界语的传播者,而且是成都第一位现代诗人叶伯和的女婿。

200398岁时的闵震东

闵震东(19052010),国立成都大学外文系毕业,20岁左右时加入了朝鲜人高自性和成都人吴先忧创办的“成都世界语研究社”。他向第一位到成都传授世界语的高自性学习世界语,仅三个月时间就掌握了并能运用世界语。后来长期在教育界谋职。

叶伯和(18891945),原名式倡,后更名为式昌、式和,字伯和,出生于金牛区雍家渡。幼颖慧,三岁时,母亲便教他背诵诗文,五岁随父亲学习经史,十三岁应童子试,名列榜首,被誉为“神童”。中秀才后,考入四川省城学堂(现四川大学)。少年时代在雍家渡度过,后来居于城内。抗战时期回雍家渡居住达五年之久。闵先生《枕涛存稿》多处记录了叶伯和先生,且有一篇《叶伯和传略》记事。从闵震东的视角看叶伯和,也许更贴近更直观。

 

叶伯和肖像

 

叶伯和叶家故事

闵震东第一次到叶家是在1924年,当时的叶家居于指挥街南头,一所向东的大院内。震东是由二哥德新介绍到叶家当家庭教师的。他在文章中写道:

初次见到伯和先生,是他失血病后,面色苍白,两耳显得似乎透明,但笑容可掬,十分敬客,对我又如待学生一般,蔼然长者。

这是第一次近距离相见。更早一些时候,他早已听二哥介绍过叶先生的音乐才能。叶先生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音乐时,闵就已经看见过:

在高师每逢学校庆典,或开全校运动会的大集合时候,附中的全部师生都要一同参加。尤其在排练齐唱国歌“卿云烂兮,糺缦缦兮……”的场合中,每年总有几次在大操场由他指挥并随着节拍高声领唱。他精神勃勃,人体个子虽不高大,而声音宏亮,很觉新奇。特别是一次附中的周会,那是一个秋天的星期一早晨,附中为落成新建“校训亭”,高师校长吴玉章先生一起来附中参加纪念活动。除了校长和附中主任简短致辞外,请叶伯和先生奏一曲小提琴独奏。亭内只有一架小风琴,更无钢琴伴奏,我听得特别高兴。

在叶家,闵震东教叶胜男和叶有男英语。此时在叶家教课的还有陶亮生、张拾遗和王怡庵,三人皆教语文。而闵在教课之余,还在向叶伯和学习小提琴。

他教我初步拉琴法,借他仅存的一部教材《荷曼》(Homann)第一册给我,他教我如何掌握小提琴的基本方法,如何站立,如何用手,先要姿式。每周他听我一次,上一新课,从拉空弦起,这时我也是初用五线谱学西洋音乐。

但很快他就没在叶家教课了。后来,叶家分家,叶伯和一家迁居到上锣锅巷79号居住,闵震东就和叶家断了往来。因缘巧合,叶胜男到国立成都大学访问闵震东,这才有后来的故事。

闵震东回忆到,在成大读书时,叶先生赠我几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供我作课堂的教材,罗宗文还为我戏题了些英文在上,‘Yehs  Favor’云云(意云‘叶氏宠子’。”

1931年,闵震东和叶胜男订婚。此后与叶伯和相处,“从此无话不说了。”1934年3月1日,两人喜结良缘。

1931年,震东和胜男在成都订婚

1939年,成都突发空袭警报,闵震东一家老小搬到雍家渡的叶家祠—受祜堂,而其在川大继续教书。不仅如此,叶伯和先生还在1938年至1945年将受祜堂借给成都县女中作为临时疏散校址。

叶伯和如此支持教育的魄力在当时并不多见,“先生日夕得与女中师生见面,随时在课余与师生交往,学校墙报时录有先生诗作。……每当学校重大集会,先生亦乐于旁听,如音乐会、话剧演出或讲演报告会等,常见先生在座列席,与师生同乐,是先生一生中最感快意的一段时间。”

此时,他与教师蒲孝荣、张伯通、周菊吾、孙琪华等多有往来。孙德辅曾撰《忆叶伯和先生二三事》,文章里对叶伯和的为人处事多有称赞,这跟叶所受到的教育有关。

当抗战胜利时,叶伯和迁回城内,但原住宅失盗,而乡下草屋又失火,家庭可谓多变故。1945116日深夜投井。后墓葬雍家渡南、叶氏祠西,“成都县女中师生三百余人就近吊唁,悲风遗响,悼念不已。”

叶伯和先生离世已是七十三年前的旧事了。一代音乐家、诗人的突然离去,今天能知其故事已不多。

 

叶伯和与夫人廖赞和

雍家渡曲

关于雍家渡,叶伯和在《诗歌集》自序里曾写道:“离城20里许,是我们的田庄,有一院中国式金漆细工加上雕刻的宅子,背后是一大森林,前面绕着一条小河,堤上栽着许多杨树、柳树,两岸都是稻田……”

作家龚静染在一篇文章中说雍家渡是成都府河上游一个古老的渡口。据传自唐宋以来,这里就是成都城郊的大渡口,过去顺岷江而下,转入府河,一般都是在这里装船或卸货,盐布铁锅、洋广杂货都要从这里西出成都运往广大的川藏地区。当年的雍家渡非常热闹繁盛,叶氏家族占据了有利的地势,在此繁衍生息,叶姓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在这方圆几里的地方,地图上至今还能看到“叶家院子”“叶家祠堂”“叶家河心”“叶家染坊”这样的地名,而叶伯和就出生在这里。

19928月,闵震东回忆起在雍家渡的生活,感慨万千,写下了《雍家渡曲》,记录一段雍家渡生活。我们今天可以通过这首诗回到当时的现场:

日寇侵国忆当年,城舍为墟命如悬。天外敌机传警报,地上人群奔黄泉。蜀山云深不得障,奇峰险壑阻亦难。养兵千日为民卫,寇到来时溃入川。蓉城女学多芳菲,弱肉饲虎我何堪。避乱首当保学子,先筹黉舍谋安全。弦歌暂入乡祠庙,师生散住农家园。金泉场外绿树合,雍家渡口柳荫田。竹笼叶祠本家庙,桤木丛中好花佃。重建茅屋作课堂,迎入新生三百员。长幼分班明序列,高一高二更初三。新旧堂屋供膳宿,古今中外齐钻研。剑气箫心传太极,春风秋雨致缠绵。霁日风光虞灾祸,泪涌清泉岂偶然。含英咀华当日事,后来车曾果挽澜。“火炬”映窗迎旭日,“秧针”栏外垦春田。“灰姑”一夕共欢娱,双秀齐淹众黯然。八年苦撑摧敌胆,一颗原子镇凶顽。校园恢复归建制,敌寇初降净河山。龙起飞天龟蛇舞,苍生血泪久不干。虎去狼来天地小,民命何堪试弹丸。蒋家王朝云逐散,人民解放庆翻天。农田终归农民有,收拾封建三千年。

19792月感怀一首:济世无能老啁啾,楼台一去喑歌喉。曾因疾病攀高岳,何惧狼蛇走荒邱。儿惜春阴昼苦短,女勤秋夕夜少休。锦水不湔幽兰怨,位踞长江愧上游。”

由诗里我们知道,曾开“努力餐”的车耀先次女车毅英在此读高二班,高一班曾紫霞系小说《红岩》里孙明霞的原型,曾被囚在渣滓洞与其爱人刘国志共同奋斗。刘牺牲后,她逃了出来,后曾任华西医大政治科教授,著有《刘国志传》。当时的成都县女中还出版墙报《火炬》《秧针》。不仅如此,闵震东还指导高一班同学演出英语话剧《灰姑娘》。

这时候的雍家渡因学校的迁来有了不少的人文风貌的变化。但也有悲剧发生,1945年暑假前,初十七班同学部分在雍家渡口学游泳,不慎落水,两个同学被淹死。

1944年春原成都县女中同仁合影,校长陈毓奇(雍家渡)

如今的雍家渡已非旧时模样,这样历史记录也是偶一能见,也是珍贵的记忆。

(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作者:朱晓剑

图:《枕涛存稿》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