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高笋归属是稻族

卡莎 2019-12-9 20:46 1378人围观 四川文学

成都北门上有个地名叫“高笋塘”,虽然名气很大,但因未缀有“街”“巷”“路”“里”之类的名称,不是一个街道名称,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所以学者袁庭栋先生的《成都街巷志》没有收录。“高笋塘”扼守古蜀出川要道, ...

   

 成都北门上有个地名叫“高笋塘”,虽然名气很大,但因未缀有“街”“巷”“路”“里”之类的名称,不是一个街道名称,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所以学者袁庭栋先生的《成都街巷志》没有收录。

“高笋塘”扼守古蜀出川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既云“高笋塘”想必和高笋有一些关系吧,但遗憾的是仅有一些传说。

相传在唐朝时,这里还是一片庄稼地,只稀稀拉拉地住了十几户人家,其中有一户姓崔,他家有个孩子叫崔沔。父亲死得早,崔沔一边种菜糊口,一边发奋读书,后来考上了进士。他念念不忘母亲,经常陪着母亲游玩。一天,他们到餐馆吃饭,崔沔拈了一样菜给老妈吃。他妈咂咂嘴问:“这是啥子菜?”崔沔说,是高笋。他妈说好吃。为了让母亲时常能吃到高笋,崔沔就请人在家门前挖了一片塘,栽上了高笋,并在周围栽上果树。崔沔的官越做越大,始终不忘母亲养育之情。后来母亲去世了,崔沔回到自己简陋的家里为母守孝,塘里遍种高笋,每年清明总不忘给母亲献上一份高笋以表祭奠。为感念儿女对父母的孝心,后人就把这地方取名“高笋塘”。

崔沔《新唐书》有传:“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后周陇州刺史士约四世孙,自博陵徙焉。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擢进士。”“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并未见在成都北门家中开辟“高笋塘”的记载,而且并非成都人。只是由于崔沔在历史上是个好官,又是孝子,所以才把这个美丽的传说附会在他身上。

史载秦汉以前高笋称作“茭jiao1”,而高笋之食用大概始于南北朝(公元六世纪),那时称作“茭白笋”“蘧蔬”。《本草纲目·草部·菰》:“江南人呼菰为茭,以其根交结也”,并引苏颂语:“()生水中,叶如蒲、苇辈,刈之以秣马甚肥,春末生白茅如笋,即菰菜也,又谓之茭白,生熟皆可啖,甜美。”“其苗有茎梗者,谓之菰蒋草。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岁饥,人以当粮。”

 苏颂,《宋史》有传,“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又说“颂器局闳远……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例》中称仁宗时“专命太常博士苏颂撰成此书(指《图经本草》)”哲宗朝位至丞相,封魏国公。此书“考证详明,颇有发挥。”这里引苏颂语即见此书。

 可见在很长一段时间时,高笋并不是蔬菜作物,而是粮食作物。

《周礼·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郑玄注:“六谷:稌(tu2)、黍、稷、粱、麦、菰(gu1)。菰,雕葫也。”这个“菰”(字又作“苽”)是“茭白”的古称,《周礼》把“菰”和其他五谷并列为“六谷”,可见是当作主食的。直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都是把它归入谷类作物的。但茭的花期太长,种子的成熟期不一,须分批采收,且谷粒容易脱落产量不高,逐渐为其他谷类所取代。

《楚辞·大招》:“五榖六仞,设菰粱只。”王逸注:“菰粱,蒋实,谓雕葫也。”说明祭坛的祭物中就有“雕葫米”,且归于“五榖”。从王逸的注释我们也知道了“菰”也称为“蒋”。

    传说宋玉针对“楚襄王好女色”而作了一篇名叫《讽赋》的专题讽谏文章,在他的《讽赋》中说:“主人之女……为臣炊雕胡之饭,烹露葵之羹,来劝臣食”,可见雕胡饭是一种美食,也为历代诗人所吟咏。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李白在某个秋天,借宿在五松山下一家荀姓的老媪家,亲见田家昼夜劳作,自家都很困苦,还用雕胡饭这样的美食来招待他,就像当年河边的洗衣妇,自己并不宽裕,还把带来的午餐与韩信分食,真是令他感动、惭愧,以致“三谢”尚不能餐,其真情实感跃然纸上!

杜甫在大历四年秋写下了“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的诗句。

白居易写“菰蒋”的就更多了!《初到江州》:“菰蒋喂马行无力,芦荻编房卧有风。”

   《湖上闲望》:“藤花浪拂紫茸条,菰叶风翻绿剪刀。闲弄水芳生楚思,时时合眼咏离骚。”

   《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野风吹蟋蟀,湖水浸菰蒋。”以上是他作于江州司马任上。生活是艰苦的,心情也是抑郁的。

陆游《村饮示邻曲》:“雕胡幸可炊,亦有社酒浑。”此诗作于庆元(1196)六月,诗人抗金的主张和救国的抱负一直未能实现,远离朝堂,闲居荒村,心情之抑郁,可以想见,但还能参与村民的一些民俗活动,还可以吃到雕胡饭,喝到社祭的浊酒,亦可聊以自慰了

《世说新语·识鉴第十》:“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故乡的美食,竟有如此魅力,令季鹰连官都懒得做了,而不顾一切地回到故乡。张季鹰名翰,《晋书》有传,称其“有清才美望,博学善属文,造次立成,辞义清新。”据说他离开的时候即兴唱了一首《鲈鱼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尽兮仰天悲。”唱毕遂挂冠而去。后来被传为佳话,演变成“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了一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有“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等语,对张翰的行为赞赏不已!

 菰,即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 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菰属。高笋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中国植物志》称之为水生菰,归入稻族。株高1.62米,有叶58片,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而成。叶片与叶鞘相接处有三角形的叶枕,称“高笋眼”。叶鞘自地面向上层层左右互相抱合,形成假茎。茎可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种,地上茎是短缩状,部分埋入土中,其上发生多数分蘖,地下茎为匍匐茎,横生于土中越冬。

    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俗称“高笋”高笋的植株是不能结种子的茭白其实是一种病态,因生长变异而成为美食。本来,感染了病菌是一件坏事,但却因此而得到了另一种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茭白并不是个例于是人们“移情别恋”,还专门要生产“另一种东西”,比如中药“僵蚕”,就是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了白僵菌致死的干燥体。由于僵蚕具有“散风痰结核、瘰疠、头风”“主小儿惊痫、夜啼”“令人面色好”等作用,成了一味常用的中药。本来白僵菌能令家蚕感染致死,是养蚕业的大敌,但由于僵蚕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们还专门对家蚕进行人工接种白僵菌来生产僵蚕。(见《中药学》)

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不能结子,是一种损失,但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成了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因而今天高笋成了蔬菜,栽培高笋成为一大产业,菰米反而无人问津了。但是在高笋栽培中,却并没有听说人工接种“黑粉菌”的作法,只是有经验的农夫能区分带有“黑粉菌”的植株,和不带“黑粉菌”的植株,即雄笋,雄笋抗病力特别强,黑粉菌的菌丝不能侵入,不能形成高笋,至夏秋花茎伸长抽薹开花结籽。人们在栽培中会将这种不带“黑粉菌”的雄笋淘汰以求得高笋的丰产。

现在高笋已经成为人们常见的一种蔬菜,“高笋炒肉片”是一道著名的川菜,你可知道它还曾经是粮食作物呢。

 

               ○一九年十月三十日改毕于成都 

原作者: 刘守根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作者简介:袁红,笔名卡莎,女,大专,系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达州诗协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官方中国作家协会网站《中国作家网》会员、网易《中国作家》副总编辑、网易中国作家协会圈子管理员、网易四圈联盟电子会刊《中国散文》创始人、网易《温馨港湾快乐家园》《中国旅游文学》《玉融诗苑》首席圈主。曾任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刊《天府诗词》、内部文学杂志《柴门艺苑》副主编。上百篇文学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小作家》《成都颂》《大巴山诗刊》《中国作家网》《散文在线》《百家竹》《大竹文学》《川东竹海》《教苑荟萃》《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桂湖文艺》《重庆知青》《五津激浪》等。几百篇文学作品发表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