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易旭东 | 成都人的“根”,成都城的“魂”:交流一直隐藏在几千年华夏记忆中(六)

四川文化网 2020-3-18 22:39 1257人围观 学术评论

易旭东,1986年前写小说,1986年后做新闻。多家报纸任副总编,出版、经营“两手抓”。近50篇作品获地方到中央的各种奖项,发表了400多万字的“纪实”作品。不忘初心,从新闻“回归”到文学。2012年辞职,闭门读史, ...

  06  交流一直隐藏在几千年华夏记忆中

  都在北纬30度。

  水乳交融。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与良渚文化。

  与“宝墩文化”同期的良渚文化的余辉,在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中闪烁。

  一个集大成的文明,持续发展约1000年。良渚古城与宝墩古城瑶山祭坛、金沙祭台,两地发达的稻作农业、高超的手工业技术,共同谱写了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华丽篇章。

  良渚,意即美丽的水中之洲。

  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个地名。距杭州市区约30公里。地势比杭州高,天然屏障天目山余脉,对外的重要通道苕溪。山脉众多,大面积湿地。鱼肥稻香,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杭州从这里出发,逐渐向钱塘江口靠近,到西湖边就再也不走了。

  良渚古城,杭州的前生。

  形成了江南水乡都市最早的格局。

  横塘纵溇间,与古埃及、苏美尔文明同时期建成。

  考古称为“良渚文化”。中国最早的区域性大国。人口9万以上,居住在城与周边的人口,2.8万人,鼎盛时期,城区人口可以达到4万人。

  良渚古城遗址,地处东南沿海,在浙江北部太湖以南、长江中下游的天目山东麓,悠悠流水,润养着杭嘉湖平原。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控制太湖地区1000平方公里、数百个小型聚落。覆盖了古会稽(江苏苏州至浙江绍兴)与古扬州(安徽宣城至江苏江都)的全部,延伸至闽赣川湘地区与豫鲁晋陕地区。

  人口比世界上最早诞生的城市“乌尔古城”还要多。

  密集分布区集中在余杭区中西部的瓶窑镇附近。

  面积约14.33平方公里,周长6公里,有四个故宫那么大。

  由内而外,城址向心式的“宫殿区、内城、外城”、水利系统完整的都城结构,与后世都城“宫城、皇城、郭城”的结构体系类似,世界上已发现的结构保存最完整的早期都城系统。

  工程量顶两个金字塔。

  意义与价值,可比殷墟。

  无论规模和内涵,在世界同类遗址中都极为罕见。

  外围大型水利工程,余杭区瓶窑镇境内,古城的北面和西面,由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区、塘山长堤区三个部分,11条水坝组成,形成3个水库,蓄水量高达6000万余立方米,多出西湖4倍有余。从北面的塘山长堤的东端,到最西面的蜜蜂弄坝,距离为11公里;从最北端的石坞坝,到最南端的梧桐弄坝,距离5.5公里。从城中心,到最远的蜜蜂弄坝体,距离约10公里。

  精通与城市的规划和建造能力。

  先有水利建设,再建城市居住。

  城建之初,已经统一规划设计了城外有机组成部分。筑坝构成的水库,能够衔接周边天然水域,加上古城里的人工河道、表里城河,一起构成了一个杂乱而完善的水上交通运送网。

  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将水利史的源头上推到距今5000年左右。

  水利工程比“大禹治水”,还早1000年。

  发达完备,令人惊叹。

  仅外围堤坝的总土方量即达260万方。

  需要上万人修建数年,王朝式的政权才能做到。

  社会分化、劳动分工、城乡分野、大型工程管理组织能力、神王合一的社会结构、区域性的统一信仰,早期国家在城市文明方面所创造的“藏礼于城”“湿地营城”的规划特征。

  不止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

  水利工程契形文字,从部落到国家形态。

  “巫政之国”。良渚文化所属的社会发展程度,已经进入文明阶段,神权、军权并重的国家形态。意义与价值可与殷墟媲美,更是中国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被称为“中华第一城”。

  除了修水坝,也创造了灿烂的玉文化。

  中国史前玉器发展的顶峰。

  良渚文化中,玉琮是神圣的象征。

  通体高8.9厘米、器重约6.5公斤,一个大西瓜的重量,形体宽阔硕大,圆度极为规整,器表光洁如镜,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称为“玉琮王”。

  “权贵圈”通行的权力名片。

  接近良诸历史年代的世界文化遗产,只有埃及的孟菲斯金字塔、以色列的阿卡、巴基斯坦的摩亨佐达罗、泰国的班清、阿曼的巴特?库特姆、印度的巴瓦加德和叙利亚的阿勒颇。

  都在1500年后即迄今3800年,仍然比良渚文化“年轻”。

  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长江文明,把中华文明历史推到了5000年。

  良渚文明的身影,一直隐藏在几千年的华夏记忆中。

  甚至,最大的秘密,如白天的太阳,一直展示在我们面前。

  古埃及人修金字塔时,中国人建造了良渚古城与外围的水利系统。

  长冮流域以良渚、三星堆为代表,城邦集群与氏族联盟的遗址与文史,将叙利亚、埃及和以色列等,被“西方至上”者编造出来的“九千年文明”之类的左支右绌的残篇断简、按想象拼凑与伪造出来的遗址和文字等,强力推到无处藏身的旷野。

  曾经高度繁荣的文明,遭遇一场重大自然灾害,突然消失。

  遗址的断层上面考古,发现一层厚厚的淤泥堆积。

  距今6000年前后,全球性气候变迁,良渚文化晚期气候变暧,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太湖平原除了少数高地、丘陵外,全部沦入汪洋之中。一次大规模的海侵蔓延。

  海平面高出以前2米左右。

  大部分的聚落被洪水淹没,发达的文化设施被摧毁。

  没有了家园,没有了生存之地,良渚人或迁移,或死亡,辉煌一时的良渚文化被海侵摧毁。

  洪水突降。当山洪暴发,江河水涨,洪水泛滥,陆地被淹,黄河、长江的下游,长江三角洲之地,一片汪洋。再也无法以农为生,人们只能向高处躲避,或逃奔外地。

  毁灭性打击。千余年发展起来的良渚文化,毁于一旦。

  特大洪水灾难延续若干年,良渚先民被迫大规模地举族迁徙,远走他乡。

  北上,争夺生存空间,爆发与黄帝和蚩尤的冲突。

  南下,长途跋涉辗转漂流去寻求、创造第二家园。相继分两路,向地势更高的长江中游迁徙。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与石家河文化“交融”;一路,走中原路线,过河南,辗转入川……

  全球性的“干冷事件”

  4500年前,整个中国气候,甚至世界气候,世界多地发展起来的农业文明,遭受到持续约200年的干冷气候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埃及、希腊、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明的崩溃,人类的迁徙。

  气候变迁。东西南北相距遥远的不同古文化,几乎同时陷入衰落。

  只有气候能够影响广阔的范围内的人类、文化。

  “干冷事件”对其他地区是灾难,但对成都平原却是一件好事。干旱的发生,让沼泽渐渐消失,在5000多年前宝墩的先民,继后的三星堆、金沙村先民,正是在这样的区域逐渐兴起。

  良渚文化在前2300年左右衰亡。

  遥相呼应。宝墩文化,同时突然衰落。

  几百年后,在大约距今3700年前,石家河文化因走向衰落。

  诗与远方。成都平原在“呼喊”。

  不能直接抵达,只能徒步相告。

  靠着站站相传的方式,良渚文化将礼器、信念慢慢传入。

  东南地区。一股,因环境变化而西迁的良渚?石家河“联军”。一股,南下二里头,夏朝灭亡时的夏桀南迁。两股势力逐渐融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被敞开胸怀的三星堆人“消化”。

  接踵而来。湖北“石家河文化”的玉“人头像”,善学的三星堆人又提起刻刀,端详着巫师、首领,雕刻成本地人的模样。青铜技术传入,制成铜“人头像”。人铜“立人像”出现。

  青铜“立人像”的原始形态,还与安徽“凌家滩文化”的玉“立人像”,甚至与辽宁“红山文化”的玉“立人像”,有文化渊源关系,表现的都是正在作法的神巫形象。

  西北地区。距今4000年前后,陕北地区的“石峁文化”传入。

  传说中,黄帝部族居住的居邑。一种上端有叉刃下端呈长方形的玉器,被称为“牙璋”。仿造出来后,又根据对鱼、鸟图腾的崇拜,在器身上加入游荡的鱼儿、飞翔的透鸟等纹饰。

  文化关系密切。3700—3600年前后,伊洛河流域的二里头文化(“夏文化”)带来兽面纹铜牌饰,在生产过程中,三星堆人做“减法”,逐渐将图案简单到只留下长方形的外貌。

  二里头文化包含政治性发明,最有可能是夏王朝的遗存。辐射能力颇强,王朝的气象,除了在三星堆外,在岭南地区的香港,甚至越南北部,都发现了制作非常精致的大型牙璋

  3600—3200年左右,“商文化”代表的中原地区青铜器、玉器,又大量输入。对铜尊、铜垒、玉戈、玉矛,略加改造,成为大量礼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三星堆最高的繁荣。

  应接不暇。东亚南亚地区交流来的海贝、象牙和神树造型,与三界、阴阳门观念等,促进了三星堆青铜神树、神坛的塑造与天门理念的产生

  3600—3100年前,西亚与埃及也不甘落后。

  尼罗河彼岸的法老面具、金杖,在影响到希腊迈锡尼文化后,也间接传播到。纯纯的黄金,足足的奢华,尽管有些昂贵,还是制造出一个个薄薄的金面具,罩在青铜人头像的脸面上。

  文化交流,有来有往。

  成都平原出产的丝绸,也出现在3000前埃及法老王后的头饰之中。

  姿态万千的玉器韫椟,藏着朦胧的信仰。以玉为傲的良渚人,最早将玉锥、玉泡、玉珠,从二里头“驮”到了三星堆,精美的青色玉琮,被当作“传家宝”,代代流传,再传到金沙。

  十节玉琮,揭示长江流域两大文明中心跨越千年的“缘分”。

  同宗同源,气质非凡。高22厘米,通体呈淡淡的青绿色,上面有些暗黑的花斑透明晶莹;为长方柱体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贯穿一孔;器物制作十分规整整器内外抛光,九条细小的横槽将其分为十节整个器表,形成了40个凸面,每个凸面拐角,各有一个变形了的“神徽”。得名“十节玉琮”。圆形的开口与方形琮身之间,称为“射”部,代表着“上天和大地之间”。

  本世纪初经考古人之手,重见天日。

  三星堆都城始建于约前2000年,正是良渚文化深受海浸之害时期。

  良渚文化衰落背后,中国史前的“大变局”。

  宝墩遗址的筑城方式与良渚、石家河古城相似。

  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在土生土长的古蜀文化的基础上,既吸收中原殷文化因素,又吸收来自西亚古老文明元素,形成的复合型文化体系。青铜器、玉器的制作技术与中原等地相似。

  中国的古老文明,同样起源于长江流域。

  作者简介:易旭东,1986年前写小说,1986年后做新闻。多家报纸任副总编,出版、经营“两手抓”。近50篇作品获地方到中央的各种奖项,发表了400多万字的“纪实”作品。不忘初心,从新闻“回归”到文学。2012年辞职,闭门读史,跨文体、非虚构“纪实”历史。2019年10月“再现江湖”。现为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

原作者: 易旭东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