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唐昌虎:书道即人道,人书俱老乃生命的圆满

陌潇尘 2021-9-18 14:37 2375人围观 艺术名家

1944年生于四川大竹。字智力,号明月楼主,署名皇父、昌佛、力夫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四川省书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唐昌虎

  1944年生于四川大竹。字智力,号明月楼主,署名皇父、昌佛、力夫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四川省书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唐昌虎先生近照摄影/刘墨


  在成都仁厚街这条藏于尘隐于市的老巷里,有间格调高雅的小店,外有竹影幽斜,内有墨香萦绕,不设围墙,开轩面街,里外通透。店里展陈的书法作品举目皆是,但凡由此路过者,无不被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字慑住神魄,不管是否精于书道,大抵都会被这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所感染。空间里游荡着寂静的躁动——清逸静雅的氛围令人心定而驻,气韵生动的笔墨又勾人一探究竟。


  这个兼做展厅、茶室与雅集的空间取名“竹谿”,“谿”同“溪”,作“山谷溪流”之解,有山有水有竹有书,一幅活态的兰亭雅集图景乍现脑海,传统文化的渊源与立意具足。
  1994年,唐昌虎第一次接触到日本艺术家井上有一的书法作品,“平地一声雷把我轰醒了”。井上有一何许人也?二十世纪后期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29岁从美军轰炸横川的死人堆里爬了出来,阎王殿里徘徊七小时重返人间,在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成型接近而立之年时浴火重生。正值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蓬勃发展期,他却罔顾花花世界的热闹非凡,白天踏踏实实教书,夜晚默默无闻创作,在艺术世界里“旁若无人”地活,活出了一番“大气自然”的气象。井上有一的书法,源于传统又突破传统,挥运巨笔墨迹飞溅,浑然天成何其自由,其人其书都带给唐昌虎极大的震动,让他意识到艺术的书法端然有别于实用的书法,心性使之然也,这一认识不可不谓“触及灵魂的深刻转变”。

草书横幅《穷高极微》

  之后,唐昌虎又溯本求源寻到了日本高僧良宽的书法作品。据载,良宽曾潜心临习过二王、怀素、黄庭坚的草书以及小野道风的《秋荻帖》,同时从日本假名书法中汲取灵感,在中、日古典书法的融合中逐渐特立出自己的个性。良宽曾言生平最讨厌三样东西,“书家的字,厨师的菜,诗人的诗”,只因这里头有技巧而无自性,工于活计而缺乏内蕴。

  反复欣赏玩味,唐昌虎常常被良宽的艺术境界打动。其书高蹈人云,逍遥而又骄傲地翱翔在属于自己的精神天空,灼灼生光如白云三千。看似不逐技巧,实则技胜一筹;看似漫不经心,又教人回味无穷。无他,挣脱了技术的桎梏,真逸之气才得显现。

草书横幅《万古》,2011年

草书横幅《弥陀道场》

  以此前几十年临池之功,唐昌虎自是深谙“法度”二字在书法中的至尊分量。书法的法度从开始到完成,其间最大的进步就是在法度之前的变化过程中,正因彼时没有那么多的法度要求,没有那么些条条框框的约束,书写者自我心性的表现也就更为突出,艺术性表现的成分也就更丰沛。唐代之后,书法“法度”修成,各方面都臻于完善,书写开始变得有章有法、中规中矩,加之文字本身的语言工具之功能,使其作为一种日常书写工具的实用性和规范性被强化、放大,而艺术性和个性则衰弱殆尽。

  “倒转来看前头的东西,反而觉得前头(唐以前)的东西非常美妙,最典型的就是王羲之的行草,还没有受到很正规的法度的约束,所以它能达到一个极高的、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这个高峰过后,后面的法度过多,反而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从另一个维度来说,法度成了一种枷锁。”

  日本书道源自中国,但唐以后的就不再学习,大抵是对“法度与个性”这对矛盾综合体深入思索后作出的取舍。受启于两位日本艺术大师,唐昌虎不声不响开始钻研起日本书法,“一搞就搞了十年,大家都不知道我到哪儿去了,究竟在搞些啥子。”

  这十年深居简出的“沉潜”,是唐昌虎高调为学低调为人的佐证,在文化传承交流层面,是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注脚。毕加索几乎用了一生才学会“像孩子一样画画”,唐昌虎用了十年,摸索返璞归真、遒丽天成的书写境界,完成从“写字”到“写心”的重要蜕变。这段经历最终长成了唐昌虎的“硬脊梁”,撑起他作为当今书坛心性表现之标杆的独立与底气。

  唐昌虎今年75岁,一年前的一场重疾险些收了命,康复之后,他似乎也没变得更“惜命”,轻描淡写事事如常。每天睡到自然醒,喝碗清粥,读书看报浏览新闻,或干些跟专业相关的事,中午煮碗面果腹,小憩片刻,午后继续刻章写字,天气晴好的时候也出门遛弯,周末到竹谿教教书法课,偶尔跟老友喫茶聊天,生活清简,饱足即可,日子如水,平缓淡然。

  走在人群里,他素淡得泯然众人,具有与年龄相符的平和、持重与尊严。只在谈及与书法相关的话题时,川东人士豪爽耿直、生脆磊落的性情才可从生动的表情中得以一窥。在书坛,唐昌虎素有“隐士”之名,不与时人论长短,只在自己的草书世界里释知遗形,沉醉于高山仰止的日常禅修。

  不争,也有属于自己的天地。但不争并不意味着不为,唐昌虎选择走的是一条内向之路,内观,内照,内省,内收。“个人修为,全在乎一心。书意通禅意,最大的意趣就在心性的内明,不向外驰求,反求诸已。随天地,心地明洁,心品高,书品才会高。”

  经年累月临过的帖里,对唐昌虎影响最大的是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和陆机的《平复帖》,皆因心性的表现力突出,即以“内缩力”见长。“很适合我这种性情和心境。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不是向外索取,而是考虑自己的内在,怀素的帖内省功夫是极好的,《平复帖》很自然,很淳朴,看得到天真烂漫的真性情。”

  唐昌虎素淡的性情养成与传奇的身世遭遇和丰富的职业履历看似矛盾,实则映照。以出世心修凡常果,是熬过大起大落之后的顿悟和开明。世间风景看透,心底仍保有一线清明,是仁者之敢勇,智者之达观。

行楷《金刚经口诀》,2012年,扇面

  一生为人师表,桃李遍天下,在被问及教授书法有什么独门秘籍时,唐昌虎摇摇头,沉吟片刻复又说道:“我素来主张习字从临帖开始,完完整整临完一帖,保持作品的完整性是其一,再来,笔画结构都在字里,对字保持一种整体性观照,是建立审美体系的必经过程。”

  见时下很多人“练字”从笔画的机械式重复开头,唐昌虎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艺术一旦经由刻板的量化就无异于流水线上出产的东西,徒有其形而尽失真味。与其点横撇捺逐个写三排,不如让它们在每个字、每帧帖里各得其所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寸,“即便是同一帧帖的同一个字,也是各个不同的,书写者心性、情绪使然,静静体会书写当下的深意,揣摩字背后的气息流动,在每个字里去完善自己对笔画的感受,这才是艺术。”

  唐昌虎赏识有灵气有真味的东西。己亥年春节在朋友家做客,兴之所起挥毫泼墨,给在场每人赠了幅新春祝福。“父亲送给我的是‘幸福’,”糖糖取来这幅墨宝,轻轻展开,缓缓摩挲,爱不释手,脸上写满一个受宠女儿的娇羞与富足。“你再看这幅。”她又展开另一张,“是个‘福’字。”原来这是朋友2岁的孙子模仿唐昌虎的“福”写下的,运笔拙朴憨直,意象恣意自在,颇具饱满喜乐之态,虽是无心之作,却是难得的率真之品。“我见这幅字好,天真自然,便要了来收藏。”如获至宝的唐昌虎说起这茬来仍乐不可支。

  忽而想起陈子庄说过的“最好的东西都是平淡天真”,稚童的字,唐昌虎的喜,概莫如是。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其《书议》中对草书是这样归结的:“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聘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测其力。是以无相之相,同自然之功;物类其形,得造化之理。”可见,中国艺术中最高之形式,在草书。而草书最高之品格,在逸品。

  四川是一个盛产逸品艺术和艺术家的地方,或清逸,或狂逸,唐末五代的贯休、石恪,现代的陈子庄、石鲁等,都属其中代表人物,在艺术批评史上最先确立“逸格”地位的,也是四川人。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说:“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原来,逸格充满了人生意义而不必斤斤于艺术法度。艺术法度或精湛技巧固然让人钦羡,但那不是逸品。

  草书是动态的书体,但它灵动的点画线条,磅礴的气韵、纵横驰骋的态势,又可将观赏者带向宁静的湖泊、旷达的沃野,领入空山松子落的静谧之境,去咀嚼品尝书法艺术中虚与静的橄榄。

草书《以史·规法》联

  书法中的“虚”,多指境界之高远、空灵,书法中的“静”,谓之意境的儒雅、安谧。对于书法艺术而言,静谧的观点和灵动的生命张力是这门艺术的二元融合,自魏晋以来,中国的书法艺术深受老庄、释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形成了“虚静”之美的鲜活之魂。“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此句深刻而生动地阐述了书艺中动静之美的哲学辩证关系,为书家指明了动静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向。

  唐昌虎的纵横笔意的草书作品,流露出个性的真趣,表现出自然的理趣,从中不难窥测到他超然淡泊的心境,在其字里已经找不到临习古典书法大家的刻苦痕迹,创作的冲动和情绪的涌动通过富有韵律的点线和独特的结字方式得到转化,使其草书作品具有空诸一切的胆气和自由。

草书斗方

释文:儿女大了各东西,为忙生活奔不息。
  早晚跟着车儿跑,老牛歇耕已知足。
  老人四首其三昌佛

  “艺术啊到最后就是一个‘人’字,书道即人道。”三个多小时的畅谈后唐昌虎依旧精神奕奕声如洪钟,甚至更带劲儿,是兴之所至的表现。“艺术家的学养、经历、艺术观、生活环境、为人气质……凡此种种构成了他作品的底色和肌理,骨架和血肉,为学就是为人,从艺也是从心,你的作品就是你的自白书,自画像。”

  唐昌虎说大抵过了60岁,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就会出现分化,要么止步不前甚至跌落凡俗,要么迎来升华,入绝俗之境,盖因“该学的技术都学到手了,该有的基础都奠定了,剩下的进阶,就全看个人修为造化了。”对于衰老这件现实事务,他表现得平顺自然,“就这么静静修完自己的禅生”。

  我想,他是真切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虽然选择绝俗意味着孤独,但这条通向自我圆满的路上也一定有令他心驰神往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盛景吧。回顾平生,走过来的道路很长,似也有许多偶然,然而细审此曲折道路所形成的图案,又可见其必然。人即书,书即人。须承认,最终,我们会认同自己的字,连同认知自己这一生,与生命达成和解。

  人书俱老,于书家,是最大的善终,最完满的礼赞。

  以上内容节选自《寅时》春季刊──《唐昌虎:书道即人道,人书俱老乃生命的圆满》
原作者: 同恩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