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王福州:新时代中国非遗的文化使命

四川文化网 2017-12-6 22:22 1433人围观 学术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包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包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汇聚传统文化精髓,儒释道是其主干,涵纳经史子集等高级文化形式,涵盖口头传统等文化形态,以艺术方式表达更是载道的文化,隶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在新的起点上中国非遗要主动作为并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率先在带有战略性、统摄性、纲领性、持久性的精神层面实现转化,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传承保护、体制机制、公益事业、创意产业等层面实现创新,取得一批开拓性、引领性和标志性的成果,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价值判断的关捩
  文化凝结萌生价值意识,不同的文化形态对应着不同的客体而形成价值,思想、观念和意识等层面的精神价值,不由物质文化直接决定,价值更是变化的,人生活在价值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价值判断,离开判断,人的实践行为将无所适从。
  掣肘价值取向。功用决定价值,非遗的多样功能决定其具有历史、文化、精神、科学、审美、和谐、教育和经济等多方面价值,价值累积形成文脉,以非遗文化形态呈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即文脉,几千年来无论魏晋风度,还是唐宋文艺高峰,都镌刻着非遗文化这一精神生产的烙印,非遗文化牵涉民族的世界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在心灵稳定、精神引领、社会和谐方面不懈耕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文化传统和民族价值体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脉,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就是当前最深厚根脉,集近百年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华,涵盖井冈、长征、延安和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认识新概括,新时代中国非遗要担纲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赓续文化传统,引领文化思潮,修复文化生态,确保时代精神不偏离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价值判断。非遗是人类内心深处最富激情和动力的精神形式,以传统文化形态呈现,形成非遗文化,具有主体性、传承性、普遍性、完整性和永恒性特征,一项技艺一旦被创造出来,则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代代累积传递形成独立体系,创造并延续着不同国家、民族、社区人们的性格、心理、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民俗习惯和价值观念,呈现出文化价值的规定性。非遗的民间文学类艺术如国风、楚辞、乐府、六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围绕文脉成长为民间艺术的参天大树。非遗的传统艺术门类如古代岩画、原始彩陶、商周青铜、秦砖汉瓦、魏晋石刻、唐代三彩、宋瓷元瓶、明式家具和清代织锦等,以文脉为骨干汇成民族艺术的主旋律。传统经典类艺术如书法、昆曲、古琴、绘画,古代文士持久地钟情,以文脉为轴心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奇迹。
  主导文化创造。人是价值的依归,在价值观念形成和价值体系建构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非遗传承人其实就是古代文士的换代称谓,折射时代民族的精神品质和气质风范,从理念、智慧、气度、神韵等方面引领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其人生观、世界观和文化信仰的形成过程,更具典型性和示范性。首先传承者作为价值主体,随着认知的深化和理性的开拓,价值标准会发生变化。其次人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必受外部价值观念的影响,引起价值判断的变化。还有不同的文化成分对应着不同的需求形成价值,且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间存在效用关系,处于动态过程,特别是精神文化的价值直接关联群落、地区甚至民族的世界观、生命观和人生观。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一代代文化精英在创新创造中拓展思想意蕴、提升精神境界、充实科学内涵、丰富崭新内容,聚合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价值判断,贡献并主导符合民族审美特色的文化创造。

  审美取向的引擎
  艺术作为阶级支配的精神生产,存在于恶俗文化的不断扬弃,存在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历史交锋较量。非遗以艺术方式表达,从精神层面影响民族的审美,对个体表现为情趣和格调,对公众则集中体现为风尚和风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和市场经济的活跃发展,出现了价值观迷失、道德水准下降和腐败问题丛生等乱象,社会变革影响价值观念,冲击审美心理结构,动摇精神支柱,强化非遗文化的引领示范作用十分必要且紧迫。
  审美维系。非遗作为载道的文化,凝结于中华传统文脉,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更是民族文明成果的汇聚,源自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的言论,诸子百家共同延续的心性修养,存在于《周易》及历代注疏,以及巫教社会的祀礼,向着天人合一的境界,成就今天的最高艺术精神。比如舞蹈,借助身体传达知识、经验、审美、智慧、历史、文化、伦理等,通过健康身体、和谐身心、健美舞姿表达内心欢愉,形成健康向上的时代情绪,表达对未来的憧憬;比如图腾,是人类形象审美的第一个划时代审美高峰,汇聚了人类的表演形象、音乐形象、口头文学形象,图腾的泛化、强化,就是形象的神圣化、模式化和审美化。无论是制礼作乐的教化传统,还是立象以尽意的形象思维,无论是美善相乐的最高境界,还是人生艺术化的追求,无论是德智体美全民发展的呼吁,还是以美育替代宗教的主张,都鲜明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到近代文化再到五四新文化的审美取向。
  审美判断。非遗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理念,满足人类的精神诉求,在传神畅神等精神层面对遗产实施改造和拨转,通过潜移默化、口耳相传、典籍记载、师徒传承、宗教宣谕等精神文化形式,代代相传,形成集体记忆和审美判断。非遗门类中,民俗是最具基础性、模式性和内在性的文化,舞蹈经典名作多从神话故事中取材,音乐创作亦难离民间音乐的旋律,杂技、书法、曲艺等门类直接源自民间,文学、摄影、影视、美术、戏剧如不依托民俗,就难谈鲜活。非遗传承人以身体的匍匐贴地和心灵的宽阔触摸,形成独特的文化视角,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文化遗存,个体的文化创造看似微不足道,实则集腋成裘,文化精神得以升华宣示,具有感召力和示范效应。
  审美引领。引领不是生拉硬拽,而是按照文化生成规律,进行有历史久远眼光的精神牵引。特别是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等具有渗透力和扩张力,容易形成社会跟随,影响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历史转折关头必然要推出引领审美风尚的领军人物,魏晋风度不能没有书圣王羲之、画绝顾恺之、思想鼻祖谢赫,唐宋文化高峰离不开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八大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精神,当下最显著文脉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万千非遗传承人充当先进文化酵母,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内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唱响时代主旋律,做到思想认同、内心尊崇并自觉追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社会风尚和审美引领,同时防止消解传统文化的审美属性,以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取代审美文化。

  文化自信的根基
  伴随现代化转型和市场经济的活跃发展,出现了价值观迷失、道德水准下降和腐败问题丛生等乱象,中国社会面临文化危机。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将中华传统文化置于人类共有精神财富的坐标系,视作战略资源,作为自信的底气和骨气,将执政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借鉴于传统文化智慧,体现于中国梦构想,运用于内政外交实践。
  立足基点。传统文化静水流深,隐于寻常,非遗百姓日用而不觉,历经数千年嬗变不曾中断,显示着一个文明体系的定力和凝聚力。非遗在传承弘扬中以其理性、筋道和厚重占据重要位置,非遗传承人心性修养历程和成果作为精神文化的成果,代代口耳相传,沉淀、衍化、汇聚成清晰的脉承,以文脉样式呈现,成为遗产中最精华部分。书法遗产中揄扬“疏体”,“抑压密体”都是传承人对书法遗产实施的改造和拨转,累积成今天厚重的书法遗产,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书法如此,其他非遗门类及亚类如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民俗等概莫能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我们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包括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形成了民族的归属、文化的认同和凝聚的基础,并以此为基点构筑形成核心价值体系。
  重视公约点。高度成熟的道德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和组成部分,致力稳定和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非遗更是道德文化的根系和源泉。遗产的精神引领作用以其特殊的智性方式呈现为道德教化功能,心性修养对完善个体人格是必须而重要的,古代文士对传统文化的执著与坚定是心性修养的内核,放大则可以找到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公约点。新时代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和文明多样化,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儒道互补形成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我们应特别注重从佛教文化中汲取营养,从儒道释佛中挖掘,从经史子集中借鉴,从口头传统中传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组成部分,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补充。
  寻求突破点。新格局中的发展内涵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和物质发达,“美好生活需要”等软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包括既有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亦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尊严、权利、主人等主观色彩的软需求,还有从精神文化到政治生活,从现实地位到心理预期、价值认同,对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甚至对人的充分尊重等等。新时代中国非遗一方面要在发展观上寻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中国非遗要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引领上发挥作用,审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统筹分类管理,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寻找创造力的源头活水,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同时在对外交流互鉴中寻提升,让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非遗昂首走向世界,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博大、系统完整及独特贡献,彰显文化优势和独特魅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辐射效果,保持个性并增强国际话语权。

  中国智慧的宝库
  中国智慧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文化自信不是抽象的精神状态,与以往的文化积淀有关,与当下的文化相连,更与未来的文化发展互牵。非遗文化集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思维密码于一体,经史子集以系统性、知识性、集中性表达思想智慧,表演艺术和手工绝活通过技艺的形式表达出具体、准确、直观的民间智慧。
  聚焦核心。围绕核心是中国智慧的精髓,聚焦主脉是传承弘扬的重要方法,依托非遗建构核心价值体系更是我们传承弘扬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重要任务。核心价值体系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圆心,以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周边和外延,非遗文化所涵盖的理想、信仰、道德、伦理、审美观、艺术、科学、教育和历史等构成核心价值体系的圆周。传统的价值有些可以直接应用,有些则必须加以改造,我们必须要围绕核心聚焦主脉,因应时代需要,重新整理、概括并吸纳,让凝结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价值诉求,相承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优良传统,凝聚于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传统文化精髓,不断补充完善并进入新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纽带和道德基础。
  智慧挖掘。中国非遗注重从经史子集和古代先贤的思想智慧中汲取营养,在社会伦理、道德引领和情绪梳理等方面贡献中国智慧。老庄“无为观”中的尊重自然,引申为生态绿色即低碳主张,孔子的“仁”与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关系,韩非子“实用为要”的主张与警示奢靡之风等等,坚定朴实的民本思想、大同理想、自强厚德观念,成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行的深层文化基因,内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走和平发展道路、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中国非遗注重在民间智慧累积中获得启迪,无论表演艺术,还是手工制作,通过技艺表达具体准确直观的民间智慧,中华文明五千年一脉相承,中华民族从这些独特的文化传统里成长,积淀形成的中华智慧源远流长,每一次驻足都让世界惊艳。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话交流解决台湾问题、中印边境问题、钓鱼岛问题,世界格局转弯中体现中国智慧,内政外交中娴熟优雅地运用传统智慧。
  致力转化。文化创造是中国智慧的核心,实践中善于抓住机会力促转化,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美好生活的标致除了物质满足就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当下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围绕新的社会矛盾判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首先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统筹分类审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优化供给结构,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切实取得一批开拓性、引领性和标志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其次让中国非遗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灵魂、有品质、有品位的精神产品,体现精神价值、审美引领和以文化人,切实满足人民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最后以非遗为索引的文化产业应创新文化业态,凝聚现代审美、创意设计和艺术创造,融入现实生活,活跃高端市场和创意产业,丰富公共文化并带动旅游就业,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解决好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文字:王福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原作者: 王福州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